张文魁:中国制造深度嵌入全球化体系 制造业增加值率和生产率仍需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悦祺 北京报道
2018-10-24 12:37

“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需要财税、金融加大扶持力度。

10月24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智造业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中国制造业已经深度嵌入到全球化体系中,“中国现在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引领者,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来适应国际规则,从全球化角度看待自己的位置。”

张文魁指出,首先,中国制造产品的市场已经全球化,可以看到,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尽管在2008年以来已经下降,但仍然在30%以上,明显高于美国。而且中国出口货物当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非常大。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已经全球化,特别是中间品供给的全球化程度较高。但张文魁指出,实际上中国的出口产品中,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非常依赖中间品进口,如果中间品进口下滑,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就会下降。

还需要注意,我国制造产品出口当中,外资企业也占有很高比例,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

从中国制造的增加值率和生产率提升角度,张文魁表示分析认为,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算是制造强国。从增加值率的差距看,发达国家在40%左右,而中国长期低于30%。

“从行业角度分析,中国工业增加值率比较高的行业是一些垄断性的、资源性的上游行业。比如采掘业如石油采掘、煤炭采掘,甚至还有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如烟草、制烟行业。而下游很多行业,包括电子产品等增加值率很低。”张文魁说。

另外,我国制造业在全要素生产率(TFP)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且很长时间停止追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差距巨大,需要通过智能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针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张文魁认为,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才有可能使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智慧化是一个很大的方向。

首先,在供应链上,可以提高对于中间品供给的包容性。

其次,在政策方面,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补研发”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放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在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设立研发中心和高技术企业以及收购兼并等地支持力度。

(编辑: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