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生物鲁先平:医疗政策改革加速 计划明年以H+A形式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卢杉 北京报道
2018-10-24 17:36

医药行业是高度调控的,需要来自于药政、知识产权、政府的三方联动,才能让原创新药成功。

“2015年是中国医药产业产生巨大变革的转折点。在药品监管、评审申报领域跟国际接轨,这是非常好的趋势。”10月23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政策调整下的医疗变局:行业重构再出发”上,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表示,从17年前回国创业至今,“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融资过程,今天中国的投资环境是非常不错的。”

2018年上半年,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依旧是仅次于TMT的第二大投融资领域和行业。年初至今,资本寒冬在各个行业轮番上演,但医疗行业跑赢平均值,依旧是资本市场上热点。

“医疗产业以十年为周期,没有资本的接力,创新企业会非常少。即使在今天,中国投资环境变好、钱也非常多了,这种情况下,真正在中国进行原创研发的企业,还是很少的。只不过目前的形势不乐观,创新企业的推动还要继续,不能停下来。微芯生物计划明年以H+A的形式上市。”

医疗行业通常被视为防御性较高的行业,不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医药行业同时也是对政策高度敏感的行业。2018年,医疗政策进一步落地、监管改革深化,风投和股权融资持续增长,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近几年内进步显著。除了PE/VC加持,港交所、主板针对非盈利企业的上市新规,给长周期的医疗企业产融结合不断拓宽路径。

近两年中国监管政策的改革被认为是大幅利好,并创造出了如今资本市场追逐创新的环境,如何看待政策对接下来中国医疗投融资的影响?鲁先平认为,“首先目前改革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接轨国际临床研究、数据、现场核查等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公平地对待本土企业,我们每次都走在改革最前沿,所有与监管部门交流沟通也走在前面,我希望未来的产业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二,医保局的成立,推进三医联动的改革,路程还很漫长。抗癌药零关税、增值税降到3%、抗癌药谈判等政策持续落地,“但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落地,希望改革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推动。这个行业是高度调控的,需要来自于药政、知识产权、政府的三方联动,才能让原创新药成功。”

在CAR-T、PD-1/L1等热门领域,中国企业的布局在数量上赶上了国际水平,但在新药质量和原创上,“缺乏创新、布局重复、资本泡沫”等反思之声比比皆是。除高投入和高风险,过于集中的肿瘤布局是药企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目前有一些投资集中在短平快的非原创项目上,没有风险,未来商业上是否能成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投资都去扎堆投PD-1,造成了社会、病人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从投资回报率来讲,未来这些产品上市后,肯定对患者是好事,但能够投资回报有多少?需要理性判断。”鲁先平认为,行业还缺乏更专业的评判能力,有一些短平快急于求成,“缺乏壁垒,头部企业可以赢得市场,但后续的企业有多少能够在真正做到符合GMP生产条件、临床质量真正满足注册要求下,还能保持极具竞争力的成本,这是每个开发者必须考虑的,也是我们跟国外的最大区别。中国在医药投资不断升温的同时,投资人必须要真正能够看得懂这个行业,看团队、看项目内容,一般就不会掉坑里了。”

(编辑: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