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丨环保督查中的停业整改 洱海客栈该往何处去(对焦·第4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英子 云南大理报道
2018-10-29 10:42

 查看主稿《环保督查中的停业整改 洱海客栈该往何处去?》

10月初的大理阴晴不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漫步于洱海湖边,随处可见张贴的环保标语、主要入湖沟渠河湖长制公示牌以及正在作业的环境管理员。 

正在作业的环境管理员。 

此时,评估公司和拆迁工作小组的人员正穿梭于环洱海边的搬迁户家中,忙着评估拆迁部分的货币补偿金额与劝说村民签订《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搬迁补偿安置协议》。 

在这背后,是大理州人民政府调整了客栈发展思路,按照“三线”来规划客栈发展。

今年5月30日,大理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会上表示,今后将在蓝线、绿线和红线保护区域实施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用地依法有偿征收,项目范围内土地房屋有序腾退,涉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零星林果木等依据相关规定补偿。

据悉,蓝线即洱海湖区界线,绿线即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红线即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2018年6月13日,大理市政府发布《大理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蓝线和绿线区域禁止乡村民宿客栈发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涉及到位置处于蓝线和绿线区域内的客栈,可能高达上百家,而相应的拆迁工作推行得并不算非常顺利。拆迁工作小组某组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己负责的拆迁区域进展情况“比较恼火”,评估公司人手不够,且评估价格达不到老百姓心里预期的价位。

某拆迁工作小组车辆

 

客栈老板们有的则认为,洱海的游客数量大幅减少受到客栈治理的影响。这从今年“十一”黄金周,部分客栈住客未满一半可窥一斑。

10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主任周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国家的层面没有出台过这种蓝、绿、红线制度,这应当是地方结合本地情况制定的,作为一种探索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他提出,制度规定应该合理。

目前,大理州人民政府在平衡洱海的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上,正在不断做尝试。

“现在很多地方做的已经违背民宿的本意了,严格意义上新建的都不是民宿。”10月18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凌云向记者表示,乡村旅游应当是把当地的乡村资源、乡村文化开发出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质升级,民宿的建设应该是把当地闲置的民居利用起来,对民宿主进行培训和规范。

他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倒逼农村服务业与环保设施的快速发展,但是要避免把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投融资的手段、跑马圈地搞大开发。

洱海网红拍照点

 (剪辑、包装:朱英子,配音:刘皓男)

 

 

 

(作者:朱英子 编辑:曾庭芳,张佳俊)

朱英子

金融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记者,主要关注信托行业,常驻北京,欢迎爆料和交流。邮箱:zhuyz@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