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 滨海新区转型之路:拥抱创新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宋兴国 北京报道
2018-10-30 07:00

在外部环境与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天津传统的重化工业开始进入“瓶颈期”。滨海新区也从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外企和国企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模式,向注重平台建设、注重培育和孵化创新企业、注重民营经济的新型产业模式转变。

置身天津滨海新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海风扑面,而四十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盐碱荒滩。

这片从汉代开始置灶煮盐的土地,见证了大沽口炮台屡次失陷的“开放”,也见证了天津港成为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十、世界最大人工港的“开放”。

沧海桑田,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滨海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摩托罗拉、康师傅的 “一支机”、“一碗面”,到以“天河一号”领衔的军民融合、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从“投资者是上帝”到“一张通票管创业”。

定位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滨海新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正开启机构设置、产业布局、发展方式等新一轮全方位改革。

对外开放先行先试

作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滨海新区一直以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主要方向。

目前,滨海新区已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自贸区等多种开放区域,成为国内对外开放区域形态最为齐全的地区,累计吸引世界500强企业140余项目落户,年实际利用外资超百亿美元。

如何拓宽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滨海新区通过制度创新,逐渐探索了一套自身模式。

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为例。截至2018年7月底,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拥有租赁公司3054家,其中金融租赁公司2家、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1182家,外商投资金融租赁公司1097家、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85家,累计注册资本达4855亿元。

今年九月,东疆保税港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东疆保税港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既得益于起步早,也得益于通过制度创新打造出一套“东疆飞机租赁模式”。

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正式下发《关于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开展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试点的批复》,东疆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的试点区域。此后,当地又针对飞机租赁公司融资成本等问题,陆续探索和实行了“共享外债额度”等多项政策,合作组建“租赁产业创新基金”等,使得当地的飞机、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业务,占到全国80%以上。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扩大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着自贸区建设,如何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努力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滨海新区近年来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重点领域。

其中,“放管服”领域的改革引人关注。天津自贸区先期提出的90项改革任务、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基本完成,累计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前的2倍,注册资本超过1.6万亿元,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设立“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一天办结。同时,还首创国地税“综合一窗”办税模式,一次性办理6大类192项涉税事项。

在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等领域,相关改革探索进展迅速。

“比如营业执照,在线就可以全部办理完毕,实时拿到电子版营业执照,和纸质版有同样法律效力,企业一次也不用跑;如果企业需要纸质版的,只需要跑一次,到政务大厅打印即可。”今年九月,东疆保税港投资促进局副科长周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两批24项自贸区创新经验中,滨海新区贡献10项。5月24日,国务院批复《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职能与流程优化,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这也被认为,滨海新区,尤其是天津自贸区改善营商环境,将进入“2.0”时代。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薄文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年天津自贸区“放管服”改革聚焦推进行政高效化,“证照分离”、“一口办理”等措施还属于“放管服”改革的1.0版本。而上述方案所提出的项目管理模式改革和土地利用性质放宽等措施,是改革的2.0版本,其改革的核心理念已经向更深层次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政府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上世纪80年代,作为滨海新区的前身,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先后引进了摩托罗拉、康师傅等企业,形成了“一支机”、“一碗面”的产业基础。发展到今天,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通信、石油开采、汽车与装备制造等千亿级龙头产业。

近年来,在外部环境与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传统的重化工业开始进入“瓶颈期”。根据天津统计局数据,1-8月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3.2%,作为天津重要的工业区,滨海新区的相关数据也不“亮眼”,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滨海新区考察时强调,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

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在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将“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较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够高,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有待增强”列为了滨海新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发展形势的倒逼下,滨海新区逐渐从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外企、国企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模式,向注重平台建设、注重培育和孵化创新企业、注重民营经济的新型产业模式转变。

近年来,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等多个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落户滨海新区。其中,如何搭建产业支撑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成为滨海新区各个园区的工作重点。

以国家动漫产业园为例,天津生态城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浩为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园区从2011年建立以来,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面向所有园区企业免费开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动作捕捉、渲染制作、拟音服务等多项专业服务。

园区旗下的国家级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Think Big在孵企业210家,存活210家,成功出孵17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达13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8个,并诞生《大护法》等多部优秀的动漫作品。

截至目前,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册企业总数超11万家,总收入超万亿元。其中,科技企业达到30096家、小巨人企业1527家、高新技术企业194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34家,新型研发机构也有近30家。到2020年,滨海新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薄文广认为,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真正切实引进和利用北京的科研优势,是滨海新区当前需要正视的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最为重要,想要留住真正的高科技人才,滨海新区还需要在交通、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努力。(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songx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