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集成黄继群: 专注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光伏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光伏等制造企业该如何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协鑫集成副总裁黄继群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创新。”
10月24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智造业年会”在京举行。论坛以“核心技术引领制造”为主题,广泛邀请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及产业精英共同探讨新时期中国制造核心技术发展之路。
创新提高效率
当日上午,一场关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圆桌对话,在几位重量级嘉宾之间展开。他们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找钢网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郎永淳、赛迪股份总裁孙会峰等、协鑫集成副总裁黄继群等。
黄继群在对话中以协鑫集成为例代表光伏制造企业发言。
协鑫集成,是中国光伏组件制造龙头企业之一。其母公司协鑫集团是由“民营电力大王”朱共山创立,是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能源集团。2018年,协鑫集团位居中国500强第139位,并连续多年在中国500强新能源行业中位居第一。
黄继群介绍,中国光伏产业从2002年左右开始迅速发展,光伏材料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逐年提升,产能规模也持续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光伏装机量已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黄继群认为,光伏产业是中国制造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典型代表。“光伏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重视技术、专注研发且讲究工匠精神的产业,产业链每个环节在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形成了一种合力:不断创新。”
“光伏行业的不断创新其实就是每天都在追求效率的提升,不仅是电池组件在转换效率方面的提升,还包括关注人均效率的提升。”据其提供的数据显示,光伏产业在2008年平均1.2GW的产能线需要接近9000人的生产规模;而如今,平均2.5GW的产线仅需1000人的生产规模,人员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光伏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个创新成效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们能够逐步推动光伏产业实现平价上网的原因,持续专注和不断创新,我认为这才是我们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黄继群表示。
“协鑫集成也不例外,我们不管从原材料端还是到产品端,都在不断引进新技术,不断对技术升级改造、在节能降耗这方面挖潜,从各方面来推动全产业链整体制造成本的下降。度电成本大家都一样,而我们光伏组件产品的价格从早期35元/瓦,持续下降到目前2元/瓦,这背靠依靠的就是不断的创新。”黄继群称。
智能化转型
协鑫集成在产业创新方面尤为重要的一笔在于其正大力推进实施的智能制造转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实地走访过的协鑫集成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就是一个例子。该智能工厂项目规划产能200MW,投资金额达数千万,已于去年8月实现关灯“无人化”生产。
今年9月,协鑫集成与阿里云合作的“ET工业大脑”项目第一阶段已经顺利收官。随之开启的第二阶段“大数据可视化”项目也正式启动。
黄继群称,该“工业大脑”项目通过建立模型,不断调试为协鑫集成量身打造出一套超级大数据工业大脑。这也是光伏业内首家将生产运营与云计算大数据深度结合的案例。
在对话中,黄继群还透露了协鑫集成未来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接下来,协鑫集成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在技术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当然,创新不仅在技术方面。技术创新是基础,但在制造业中,还需要更多资源投入。接下来协鑫集成还会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集团产业链上下游在金融方面的优势,来真正帮行业培育制造企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
10月30日晚间,协鑫集成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三季报显示,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86%,净利润为-9683万元。财报称,公司正在经受光伏行业“补贴退坡”政策冲击下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公司前三季度海外销售占比增长100.67%,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超25亿元,同比增长1283.44%,大幅领先同行,财务指标向好。
分析人士表示,受国内“531”光伏新政影响,包括协鑫集成在内的10多家光伏企业三季度主营产品价格及国内出货量均受到较大冲击,符合业内预期。但在协鑫集成持续发力海外市场及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下,协鑫集成全年业绩仍有望向好并实现盈利。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