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六神磊磊:羡慕没看过金庸小说的人

南方都市报
2018-11-01 13:33

武侠文学宗师金庸于香港辞世,有个男人悲叹:“我再也没有后台了。”

他是自媒体头部号“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创办者,生于1984年,本名王晓磊。

“六神磊磊读金庸”连续两天悼金庸。

2013年底,王晓磊还在新华社重庆分社担任政法记者,便开始利用余暇经营这个微信公号,随手拈来金庸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掌故,加以时事化的“新解”,每每令人称奇,很快积累了数十万粉丝。2016年,他辞掉记者工作,成为专职自媒体人,用他的话来说,从此“靠读金庸养家糊口”,“隐隐觉得自己便是他的传人一般”。

多年来,王晓磊一直盼望与金庸相见。30日,金庸去世的消息传来,王晓磊正在外面陪亲戚吃饭。他的第一反应是“回家”,却发现自己的车被挡住了,想挪也挪不了,一时有些无措。连他的妻子都觉得意外:“你以前跑过那么多突发事件,怎么到了这样一个事件上,你能乱成这样?”

“六神磊磊”本名王晓磊。

31日下午,一天一夜未眠的王晓磊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

大师远去,江湖仍存。

作为最知名的金庸粉丝之一,王晓磊对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理解,或可让有心踏入金庸武侠世界的读者获益。

当年读武侠最爱《神雕侠侣》

南都:你读了这么多遍金庸全集,每读一遍是否会有不同感受?大概经历了几个阶段?

王晓磊:最开始是观其书、不知其人,因为小学时我们是看电视剧,看连环画,那时不知道原作者叫金庸;初中开始读原著,我读的第一本是盗版的《神雕侠侣》,被水泡过,非常非常难看,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删去了很多精彩的内容。可我还是喜欢上了,而且鼓动了很多同学一起读。昨天有个同学还跟我抱怨,说我毁了他们的奥数梦……

六神磊磊读金庸,是从一本盗版《神雕》开始的。

当时我们读金庸,看的都是刀光剑影、情情爱爱这些东西,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怎么把人杀死,北冥神功怎么吸人内力,最喜欢的就是《神雕侠侣》,没有之一。我们觉得杨过作为一个底层少年,遭受了歧视和不公,然后他就“怼天怼地怼一切”,特别符合少年的一种叛逆心态。

后来我读大学,然后工作。随着阅历的增加,开始觉得金庸小说里最有意思的是人情世故,对人性的探求。再后来,读着读着,会发现金庸的文学价值,原来他对人性的发掘,对善恶的探讨,超越了很多很多严肃的文学作品;你还会不停地发现,原来金庸在文学中所做的这些事情,我们并没有领会到。

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经历了文学的繁荣,我们有了“伤痕文学”,有了“农民文学”,有了“痞子文学”。可是我们没有什么?我们没有白衣飘飘、仗剑而行的“士大夫文学”。而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士大夫文学,这个是慢慢才发现的。

南都: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你作为读者有哪些收获?

王晓磊:第一个是想象力。金庸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造了一个武侠世界,这里面有少林、武当,有青城、峨眉,有丐帮、西域……这个世界的地图是他画的,后人只能在他的地图里玩了。

第二个,你能从中感受到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这两样东西至少对于中国人来说,天生具有感召力。看金庸的小说,你能看得热泪盈眶,胜过很多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

郭靖带着杨过在襄阳城走一圈,给他讲这个城市的历史,给他念杜甫的诗《潼关吏》,“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给他讲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段读下来,你对国家的历史、文化的热爱,真的能上升一个刻度。

最后还有一点,金庸是人道的。他虽然写的是打打杀杀,可你能感觉到,他对生命是悲悯的。这是他高于同时代很多武侠小说家、很多作家的地方。

金庸写女性比写男性更成功

南都:站在文学写作者的角度,你怎么评价金庸的成就?

王晓磊:可以这么讲,比方说《红楼梦》,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读过。可是当我们说,“这个女孩子好像林黛玉”、“那个阿姨好像王熙凤”,你瞬间就明白什么意思,对不对?就是说,曹雪芹塑造的这些文学形象,已经融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这就是最伟大的文学成就。

TVB制作的83版黄蓉。网络资料图

金庸同样的,比如我们说一个女孩子很像黄蓉,不用解释,你立刻就明白,首先这是一种表扬,其次你可能古灵精怪、聪明智慧,还颇有侠气。要是我们说这个人好像灭绝师太,大家就知道,这肯定不是夸奖,是形容一位阿姨非常讨厌。说到老顽童、黄药师、东方不败,你脑海中也会有一个形象。很少有人能够到达这样的高度,这是作家的殊荣。

南都:你认为金庸写得最好的是哪个角色?

王晓磊:很多。总觉得说到这个就辜负了另一个。但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可能金庸写女性比写男性更成功,我觉得不是没有道理的。确实,他笔下的女性特别鲜活。你看黄蓉,从十几岁写到四五十岁,他写出这个女性成长变化的轨迹,让你阅读到她的人生,这是非常难的。

金庸性格是典型的外圆内方

南都: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时,流露出来的人格追求,有没有对你产生影响?

王晓磊:因为我不认识金庸,没见过面、说过话,我也没什么资格说他是什么样的人。但从文字间我感觉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即特别不务实的东西、特别偏激的东西,他不会支持的。这个可能是这个人的学养、性格、身份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处于人群里的上层,他一句话可能影响《明报》的生死存亡,他起草香港《基本法》可能就改变历史,他说话要负责任,所以他是个实用主义者。

大侠乔峰。网络资料图

可是,他骨子里又是人道主义者。你看他写的《天龙八部》,那么多的人进行观点碰撞,他认为站在道义最高点的是乔峰。乔峰对那些想挑起战争的人说:“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然后扫地僧在外面说:“善哉,善哉!萧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所以金庸认为人的生命是道义的最高点,他跟雨果一样,是人道主义者,骨子里反对征服,这是他的世界观;他在方法论上则是实用主义。我觉得不管人们说他什么,看懂这两点,你就能明白他的种种选择。

还有金庸是典型的外圆内方。他在外表上客客气气、好打交道,绝不会轻易去骂谁,所以他的很多采访不“精彩”,这个就是客套,是圆滑。可是,在违背他宗旨的事情上,他会突然变成斗士。我觉得金庸就是这样一个人。

金庸武侠小说有两种读法

南都:对于初读金庸的人,有没有推荐的阅读顺序或方式?

王晓磊:其实怎么都可以。你看,我是从《神雕侠侣》开始的,它是“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个按理说是不应该的,但也不影响。

在我看来,读他的书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从正门入”,就是从《射雕英雄传》读起,因为它是最典型的金庸作品,也是奠定其江湖地位的一本书。还有一种读法叫“从旁门入”,就是从他那些冷门一点的、篇幅短一点的入手,比如说《连城诀》或者《雪山飞狐》,这都是可以的。

六神磊磊建议读金庸找“朗声旧版”。网络资料图

如果现在真想好好去看的话,我建议要不然找“三联版”,要不然找广州出版社的“朗声旧版”,现在都能买到,这是目前文学性最高的版本。我特别羡慕那些到现在还没看过金庸的人,特别羡慕。有14本(其实金庸一生写了武侠小说15部,最有名的是14部)这么好看的书你没看过,珍惜吧!我现在要去哪儿找武侠看?没有了。看了金庸之后,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

南都:你的个人公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会因金庸去世而转型么?

王晓磊:没有。这个公众号现在就是两块儿,金庸和唐诗。我觉得金庸还可以写很久,直到现在《鹿鼎记》我都没怎么动,我是故意留着的。把其他都写完了,《鹿鼎记》还够写个两年呢!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受访者供图)

(编辑:毕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