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能力和条件,而是情绪
21君: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很正常。但如果无时无刻都让情绪来主导自己,那么当负面情绪涌上时,人便很可能会做出危险的事情......所以,一个人应该得学会控制、疏导情绪。把心放宽,遇事多想想好的方面。冲动上头时,先专注几秒钟,在心里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考虑清楚......只有学会掌控情绪,人才会真正变得强大起来。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晓月云扬
人的一生需要拥有多种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情绪稳定。
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滋养万物;不稳的情绪则是咆哮波涛。
经典美剧《行尸走肉》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一个失落的灵魂能很快杀死你,远比细菌快的多”。
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能力,不是条件,而是情绪。
情绪不好,其实是智慧不够
日本当代文坛名家,美国卡尔梅宁格精神医学校国际研究员和田秀树在自己所写的《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中,用3个例子阐明了情绪波动的3大根源。
根源一:不忠于自己的内心,没有勇气
A是一个职业女性,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每天过得非常充实,但她却有职场人际关系上的烦恼。
公司里包括A在内有四个女孩子,她们年龄相仿,经常一起吃午饭,周围人都觉得她们亲如姐妹。
虽然A并不讨厌另外三个人,但周末她们频繁的邀约,还是让A头疼不已。即使自己很不想去,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最后自己玩得并不开心。
A为什么即使违背自己的意愿也难以开口拒绝呢?根源是A害怕受到排挤,失去在圈子里的位置,归根结底是A没有勇气。
A的这种做法对往后的关系发展只会起到恶化作用,她这样老是迎合别人的期望,为别人而活,只能导致自己越来越不快乐。
根源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够大度
有这样一类人:电车晚点一小会儿,就会脸红脖子粗地和车站工作人员争辩;在外就餐时上菜慢一点,就对服务员大发雷霆。
当对方向他们道歉,说“对不起”时,他们的情感需求会暂时得到满足。
对现代美国精神分析学有着巨大影响的精神科医生胡特把这类人归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
他们通常是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关爱、被家人朋友忽视、工作不顺利的人。
这些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人,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一点点小问题,马上就会勃然大怒。而他们通过发火让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的做法,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够大度。
根源三:一厢情愿地以为别人懂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
和田秀树还举了一对情侣的例子。在回家的路上,女生非常困惑:“在约会时突然火冒三丈的男朋友,到底是怎么了?”
而男朋友的心声是:“昨天我在公司被领导训斥了,很不高兴。她应该看得出我的不高兴,好言安慰才对。”
我们不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是很正常的。语言表达是沟通的基础,自以为不需要用任何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能让对方心领神会,亲密的人之间就该如此——这种想法是很幼稚任性的,你只是一厢情愿地以为别人懂自己。
因为自己的幼稚任性迁怒他人是毫无道理的,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他人难以理解的,明白这一点是让自己高兴起来的第一步。
凡此种种,诸多负面情绪的根源其实都在自己。
所以,每一次情绪波动的出现,都是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容易被负面情绪主导是“危险人格”
在《危险人格识别》一书中,情绪不稳定被视为危险人格。
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一点点刺激就能让情绪成为他的主人。
这就导致他们性情多变,且极端跳跃。这类人可能上一秒喜笑颜开,下一秒就会因受某种微小细节的影响变得偏执暴躁。
情绪化的人往往精神高度紧张,他们依赖爱与安全感,但又像个孩子一样没有能力去经营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他们敏感、控制欲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注意。
情绪不稳定伤害自己。情绪不稳定的人总是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口不择言,或者还会伴有肢体冲突,但情绪一过,又会感到后悔。
人们都是追求安稳平静的,没有人喜欢在惊吓中度日。你过度的愤怒与抱怨,只会让朋友、机会离你越来越远。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你的工作你的生活都可能受到影响。
情绪不稳定更容易伤害亲人。人们在心理上都会更依赖家人,因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选择像亲人发火。关系越亲越容易受到伤害。
与爱人生活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情绪,疏导彼此的心理无可厚非,但这种分享与沟通是相互的,没有人喜欢永远做一个垃圾桶,也没有喜欢成为情绪的宣泄口。
从夫妻角度看,一个人如果在感情生活中总扮演着“宣泄者”,那这份感情对另一方来说就会变成负担,会失去吸引力。
当争吵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坏情绪传染太多,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会在反复无常的“变脸”中消磨殆尽。
从教育角度看,父母情绪不稳定更容易给孩子带了情绪或心理上的折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及三观形成,导致孩子畸形成长。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情绪
稻盛和夫曾说:“成功不要无谓的情绪”。
为什么成功要戒掉情绪?因部分情绪会影响注意力。缺乏专注,工作效率就大打折扣。
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教授指出:
“不专注时,人们只能对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初步加工;而在专注的情况下,则能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成功地完成手上的任务。”
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在《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在荷兰一家医院里,有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住院已超过10年,思路不清、病况严重,一直以来都情绪淡漠。
医生在对她的跟踪记录里发现,她曾出现过两次情绪高亢的时候,而且正巧都是在修剪指甲时。
于是医生找来专业人员教她修剪指甲的相关技巧,而她也十分热衷于学习。
没过多久,她就开始替病友修整指甲。此后,她的性格发生了180度转变,没多久就出院了。
后来,她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店,挂起招牌,不到一年就能自力更生了。
这个案例说明,把注意力投入在一件喜爱的事情上,是有疗愈功效的。它能让原本趋于混乱的精神能量变得有秩序,让人重拾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如果注意力被负面情绪分走了一大半,就不可能产生这种体验。当然,这里说的情绪主要指的是负面情绪。
可见,戒掉负面情绪,你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如何才能戒掉自己的负面情绪?
台湾心理咨询师陈志恒介绍了一个方法:将同理心用在自己身上。
他认为,同理心是心理助人中使用较多的一个技巧,即在充分理解对方处境的前提下,主动将对方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
这种方法用于情绪低落、沮丧的人时,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而用在自己身上,也是效果卓然。
因此,当负面情绪袭来时,别急着告诉自己“冷静”,或者“这种情绪不对,我得克服”,而是先找个地方,沉下心来,静静地感受下自己的内心状态,低声对自己说出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
我知道我正在生气/委屈/自卑……谢谢你用这种方式让我知道我的感觉。
不要批判、否定,就只是简简单单地描述。
当你觉察到,并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就会发现,你的情绪已经平稳了许多,可以开始冷静地思考了。
因为觉察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正念疗法”,说的就是这种方法。
用正念来排解负面情绪,其原理就是通过有意图的、不带评判的、对当下的关注或觉察来达到目的。
被负面情绪淹没时,试着给自己3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发现自己走神时,深吸一口气,同时把注意力带回来,重新放在呼吸上。
不断重复做这个简单的尝试,直到你走神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专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坚持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戒掉情绪,还能敏锐地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是如何飘走的。
情绪稳定是人最好的教养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很正常。
但情绪就像水,宜疏不宜堵。学会控制情绪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情绪看的过重,也不能一味遏制情绪的产生,要学会疏导。
圣严法师说:“有德即是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
学会疏导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之人。要把心放宽,遇事多想想好的方面。人生再艰难,明月清风也不要钱。
冲动上头时,给自己三秒钟,去火降温,在心里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考虑清楚。
学会疏导情绪后,你就会收获一个强大的自己。
《一生的资本》里有这样一段话: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来源 / 整编自 精读(ID:jingdu999 作者:飞白)、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编辑: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