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年金成养老第二支柱增长点 4-5年规模将超企业年金
本轮养老金改革政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本养老金的参数调整,包括下调费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基金等;养老金三支柱的结构调整,壮大企业年金,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
10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对21世纪经济报道作出如上表述。记者梳理养老金改革历程发行,此前,养老金改革多在基本养老金的参数调整上下功夫,而今年,养老金结构调整的多项举措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职业年金将带动数百亿年金资金入市
我国养老金由三部分构成,基本养老金构成的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的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构成的第三支柱。
企业年金投资十余年后,职业年金即将启动投资。
10月31日,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人选拔结果出炉。在11月2日下午在京举办的“策略与发展 新时代的养老金融与产业进程”沙龙上,人社部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职业年金处负责人薛晓宇表示,职业年金是养老金第二支柱中非常重要的增长点,按现在趋势预测,4-5年内,职业年金规模将超过企业年金,可预期的10-15年内差距还会不断拉大。
薛晓宇称,职业年金入市将对年金行业、政策、市场都产生影响。短期内,职业年金将在机构重视程度、人才投入等方面,对企业年金产生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之后,将对整个年金基金管理行业有正向推动作用。现有机构将更加重视年金业务,在人才储备、业务管理、投资项目等方面加大投入,还将吸引更多优质机构加入。
职业年金的启动和制度完善,将使政策层和研究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到年金上,重新审视并完善税优、投资范围、监管等多方面的政策。
市场内外都将职业年金投资启动视作利好,投资资金将快速增长,预计将带动数以百亿资金进入A股市场,更多资金进入证券市场。
而对于年金未来发展,薛晓宇表示,当前作为年金与基本养老金相比,二者在基金积累上相差不大,但一个收支规模仅几百亿,一个收支规模达几万亿,相差百倍,这也表明年金未来发展非常有潜力。为何企业年金发展十几年仍如此弱小?观点很多,大概可分为政策不够优惠、民众养老理念不强、年金管理模式不好等几类。
但薛晓宇认为,原因在于,我国投资收益率增长,不敌社平工资的增长,对于民众来说,用当前支出满足未来养老需求,并不划算,因此没有动力去做养老投资。
“我们常说,投资要战胜通胀,但这是说发达国家。在我们发展中国家,投资不仅要战胜通胀,还要满足未来消费需求。”薛晓宇说,好在当前投资收益率与社平工资之间的增速差距正不断缩小。
建议允许养老目标产品首发就可定投
今年被公募基金誉为养老金第三支柱元年。
证监会于3月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8月批准首批14家养老目标基金。
9月起,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开始发行。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称,目前的(募集结束)四只养老目标基金:华夏基金2040,募集37585户,规模2.11亿元;中欧基金2035,募集40445户,规模3.24亿元;泰达宏利募集了40703户,规模2.3亿元;工银瑞信2035募集11701户,规模2.2亿元。
“四个产品募集时间不长,9月份开始发行至今,募集户数已超13万户,规模将近10亿元。”钟蓉萨称。
日前,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据悉共有12只。不过,一位第二批基金的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市场环境不佳,暂不会发行养老目标基金。
钟蓉萨表示,养老目标基金应该有四个特点:养老基金应具备长期性,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持有、长期投资,对管理人进行长期考核;以资产配置为核心,切实管控好风险;重视权益投资对于资产增值的作用;充分考虑投资者适当性,把产品卖给合适年龄的人,深入了解其预期寿命、风险特征,做特征的安排。
而对公募基金机构,钟蓉萨建议,做养老产品要有四点坚持:对养老目标基金建立长期考核,来减少短期行为;沉下心、放平心态做长期的事情,用定投方式吸引老百姓持续投资,对此向证监会呼吁,首发就可以定投;转变销售思路,避免过去的盲目攀比规模;坚持教育投资者,普及养老和金融知识。
此外,今年5月1日起,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试点期限暂定为一年。试点期间,银保监会、证监会应制定银行、公募基金类产品指引等相关规定,指导相关金融机构产品开发。试点结束后,公募基金等产品或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