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十万国人奔跑 南京马拉松古都气质如何出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慧 南京
2018-11-05 09:22

中国的马拉松跑者还是被汉马等良心赛事惯坏了,太容易吐槽了,包括线路、补给丰富度等等,马拉松这种极限运动,首先就不是去吃喝享受的,2018年的波马,候场区以及没有雨衣、没有中国式花样补给的暴风雨赛事,在国内会被怎样吐槽?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十余万中国人度过了一个马拉松狂欢。

11月3日到4日,杭州、南京、郑州、西昌、宜昌、婺源等地都举办了马拉松,其中杭马人数3.5万人,南京、郑州和西昌的赛事,人数均超过了2万人。

11月初是长江沿线城市深秋美丽的季节,这些城市距国内主要人口密集区,都是高铁4小时前后内能到达。以北京为例,到上海、杭州和武汉多在4个半小时,到南京最快3个半小时。中国的密集高铁和遍地开花的马拉松赛事,也让上班族周末马拉松秋游成为可能。

南马气质赛道

南京是仅有的几个国内我没去的省会城市之一。如果不是因为南京马拉松,还不知什么时候会过去。

相对南京马拉松来说,这个城市本身能给人更多惊喜,当然,也可以说马拉松气质本身就是城市气质。

从跑马体验需求角度看,一个城市的人文自然风貌,决定 一场马拉松分数的大半,南京城市很美,虽然在前半程就有比波士顿的心碎坡还大的坡,但赛道的丰富美丽程度,完全可以忽略大坡、窄道拥挤这些不可抗力因素,这也是南马的特色,值得体验。

全马赛道全程串联起奥体中心、中华门、夫子庙、新街口、总统府、南京博物院、玄武湖等众多城市景观路线,南方带着湿气的梧桐大道,挂着碧绿的古城墙,散落各角落的古建筑,相对西安和北京古都来说,南京更多一些江南的清新雅致,很多地方让我想到西安、台北、武汉和北京。

南京对南马跑者非常友善和,服务细心。11月3日到5日,凭运动员凭号码布可免费乘坐南京市内的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和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可免费游览全市各旅游景区。

11月3日,笔者看到地铁站都有专门为带手环or号码簿的跑者开辟的绿色通道,旅游景区也是如此。

虽然地铁票很便宜,但由于南京还不能刷二维码乘地铁,绿色通道省去了外地人换现金和排队买票的时间,让跑者感受到城市的热情和诚意。 

11月4日,马拉松赛事当日,在我住的离起点150米的酒店,早上6点提前了半小时自助早餐开餐,餐厅工作人员解释,提前开餐并非政府统一安排。他们看到来住的跑者多,自发提前了半小时。

有待完善的细节

从赛事组织来说,南马安检很快,志愿者热情敬业,医疗跑者很多,赛道起点和终点都在奥体中心,对住在附近的跑者来说,不多浪费一点时间;赛道没有任何重复路线,丰富多元;全程很多提醒“量力而行”、“珍惜生命、虽退犹荣”的标语,时刻灌输风险鸡汤,提醒你退赛也没关系的;南马厕所比较密集,全程没有看到排长队的厕所;补给充分,补充盐分的萝卜干很赞,其他地方多是榨菜。

总体来说,南京马拉松相对成熟的北马和无差评的汉马来说,在细节上还是要粗糙 一些。比如11月3日上午领装备时发现,160和165的赛服已经领完,第一次遇见没有备足衣服的比赛,最后小个子女选手也都不得不去领170的大赛服,以前参加的赛事,选手在报名时已经备注好衣服号码,到时直接领对应号码的衣服。其次,比赛前夕,社交媒体上就有人吐槽在某些宣传页面把半马兔子的成绩标成全马,很明显的乌龙。

前两年南马有领跑的非洲选手跑错路,还有官方将Marathon错拼为Marahthon等事故出现,直到今年,在南京还听到当地人调侃“南马赛道让远道而来的黑人领跑选手跑错路”的故事。

任何一场大小活动,组织起来都是事无巨细,据说很多赛事工作人员都是凌晨三四点就到了赛道上开始工作准备,一直忙到当天下午;南马赛道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向选手呈现城市最美的线路,很多赛事细节都在不断完善。

此前我和朋友开玩笑说,中国的马拉松跑者或是被汉马等良心赛事惯坏了,太容易吐槽了,包括线路、补给丰富度等等,马拉松这种极限运动,首先就不是去吃喝享受的,在2018年跑波马时,我在想,这种泥泞候场区以及没有雨衣、没有中国式花样补给的暴风雨赛事,在国内会怎么被自媒体取标题?

社交媒体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舆论传播来说,很多小问题都容易被放大,但是马拉松这种数万人的集体活动,一些细节的粗糙或能酿成事故,不断精细化运营是有必要的。

另外还想提到的是,市民对马拉松的热情指数,是个很奇妙的参数,过去我惯以为大城市人冷漠一些,比如说北京,人们行路匆匆,都忙着创业或者赚钱买学区房,都没心思围观烈日下艰辛挪动的跑者,上海和香港的马拉松,据说也是市民热情指数一般。

最惊喜的是武汉,传说中的脾气火爆的武汉人,在马拉松上呈现了其热情可爱的一面,国内应该没有比武汉更热情的民间马拉松啦啦队观众了,全程有可以站人的地方,就有热情呼喊的观众;2016年的汉马,在沙湖大桥那种没有地方可以站观众的地方, 我居然看到了在桥对面扒着树围观加油的群众。同样的二线城市南京,比武汉的市民围观热情指数要冷却很多度,但比北京还是热情一点,志愿者和小朋友热情,老人用南京话大声喊加油。

美国的赛事情况,好像无法用大城市冷漠气质来衡量。去纽约的小伙伴们,北京时间周一凌晨正在朋友圈直播的纽约马拉松,纽约人对马拉松很是热情。波士顿是和武汉一样热情的城市,波士顿城市人口并不多,赛道还穿越乡镇,但是赛道全程都有大声喊加油的人,波马是真正的有举城狂欢和城市节日的氛围。同时,美国人在喊加油时,肢体语言更丰富,口头语言表达更直接热烈,很多人在暴风雨里手足舞蹈的加油。中国人更含蓄和害羞,除了小朋友,大家的肢体动作幅度会不会很大。不得不叹服,美国全民热爱体育的氛围和马拉松文化渗透的更彻底。

不过,很多事物在中国从起步到规模化复制和完善,都是速度惊人,在挑剔的中国跑者的督促下,相信中国的马拉松会进步很快。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