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一周观察:金融科技潮涌,助力互联互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伍素文 广州
2018-11-09 16:20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发展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

受益于监管鼓励和科技创新,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业务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名片之一。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虚拟银行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金融科技在促进城市互联互通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发展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其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近年来积极加快金融科技的步伐,一方面快速推进移动支付,同时还鼓励设立虚拟银行,放开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参与的限制,大力拓展普惠金融的发展。

腾讯副总裁、腾讯金融科技负责人赖智明表示,今年上半年金融科技业务对集团的收入占比大约为23%,全年的收入占比有望超过40%,相比之下,2007年其收入贡献比重仅为4%。“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大湾区的)很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等将看到市场体量增长10倍。”

香港推出欧亚首个跨境贸易融资平台

在10月29日至11月2日举行的第三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香港金管局宣布,新推出的贸易融资数码化平台——“贸易联动”(eTradeConnect)将与欧洲的同类平台we.trade对接,以新的概念验证的合作形式将两个平台对接,为亚洲和欧洲的跨境贸易走廊数码化提供准备条件。

据悉,截至10月26日,香港汇丰(HSBC)、渣打(Standard Chartered)、中银香港、恒生、星展香港、东亚银行及澳新银行等12家银行参与,已成功登记的企业有18间。

金管局金融科技总监周文正透露,“贸易联动”于9月底开始试行,已完成8宗交易,未来会进一步完善平台,令银行客户登记参与的时间缩短。他表示,与we.trade有关验证能于3个月内完成,并称与内地相关合作很快有所公布。

汇丰银行表示,在“贸易联动”平台已完成首批试行实时贸易融资交易。汇丰工商金融增长与创新环球主管任伟铭指出,该平台上贸易融资交易的申请至批核的时间,由1.5天大大缩短至4个小时。

香港虚拟银行大战拉开序幕

香港的虚拟银行大战缘起于今年5月30日,香港金管局发布《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该指引文件明确指出 “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持有和经营虚拟银行”。

据悉,截至8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已收到29家机构递交的虚拟银行牌照申请,腾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众安保险、小米、中国平安、渣打银行(香港)、Welab等科技巨头及老牌银行均以独资或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提出了申请。

渣打集团首席信息官Michael Gorriz强调,打造一家成功的虚拟银行,需要最顶尖的人才、合理的流程(process)以及从零开始建立全新的虚拟银行操作环境。他表示,如果金管局将在今年底发出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若渣打能获得发牌,明年就可以正式推出虚拟银行。

专家建议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协调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杰11月6日在广州南沙举行的“迈向新时代的中国金融:2018年金融论坛”上表示,建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的工作协调,助力“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

何杰在当天论坛上表示,目前,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有待加强,港澳金融机构进入内地门槛仍然偏高,大湾区金融产业合作的着力点尚需进一步明确,大湾区金融人才培养、培育的合作亟待加强。

何杰建议,粤港澳三地应形成合力,对接金融监管机构,争取在湾区内成立“监管沙盒”的试验区,吸引香港知名的国际投资机构及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在粤设立机构,补足广东金融服务体系短板,为大湾区金融合作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所长何基报建议,应成立大湾区金融发展协调办公室,统筹大湾区的金融发展和监管事项;支持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和产品创新,拓宽粤港澳资本形成渠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

“知交会”促成交易10.42亿元 排行榜10强广东占4位

11月8日,为期两天的2018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下称“知交会”)落下帷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交会”获悉,截至11月8日下午2时,本届“知交会”促成知识产权投资意向90亿元,达成交易金额共计10.42亿元,较去年增长44.72%。其中,按照知识产权类型分,涉及专利交易额6.33亿元,涉及商标交易额4.09亿元。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4.83亿元,专利保险投保专利47件。

本届“知交会”上,知识产权拍卖成交金额达1224万元,其中,专利拍卖成交4项,涉及金额1090万元;商标成交6项,涉及金额134万元。拍卖项目成交率达62.5%,专利拍卖溢价率最高达166%,商标拍卖平均溢价率为25%。

本届“知交会”还促成了多项知识产权合作项目签约或启动。其中,11月7日签约9个重大知识产权合作项目,成立了一个涉及规模为2亿元的广州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和一个金额2亿元人民币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也宣告成立。

广州跻身全球科研城市50强

据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公布的排行榜,在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广州成为10个中国入选城市中的一个。据了解,这一排行榜展示了全球城市在科研表现上的变化,并指出有可能影响到这些城市科研发展轨迹的潜在社会因素。

根据《2017年广东省各地市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监测评估报告》测算,广州市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等4个方面获得第一,全社会R&D经费支出532.41亿元,较上年增长16.4%,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广州市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重点实验室213家,分别占广东省的70%、69%。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广州全市众创空间、孵化器总数分别达到182家、294家,其中国家级分别为53家、26家,孵化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项目)1.2万多家(个);同时也涌现出了微信、UC、广州数控、金发科技、海格通信、金域医学、达安基因、视源电子、酷狗音乐、小鹏汽车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龙头骨干企业。

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获批

日前,记者从东莞市相关部门获悉,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东莞首个综合保税区,也是东莞正式获批的第二个国家级开发区。

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选址东莞港西大坦商贸主港区后方,由东莞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而来。根据国务院批复,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23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广深沿江高速、南至进港南路、西至港口大道、北至进港中路。

从保税物流中心(B型)到综合保税区,名称变化的背后,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东莞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意味着东莞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有了新的支撑点,同时,也是国家对东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肯定和支持。东莞可以通过发挥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的作用,承接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政策,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