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绥:培育土地和养老金资产的社会信托文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婷 苏州报道
2018-11-16 11:35

在第二届“养老金与投资”论坛现场,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教授指出,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培育土地资产和养老金资产的社会信托文化,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自2000年任教于清华大学以来,杨燕绥先后创建了“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推动养老金政策研究的学者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老龄化课题研究。

“保险业拿出一个信保平台。按照我们现在保险的传统的营销方式,有一些保险人失去了信誉,他们没有资格去做养老金。但是保险行业整合,打出了一个很好的信誉再造的信息平台。”杨燕绥指出,“我们看到基金业这一年来拿出来的实际行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把居民手中一生中零散的资金,用我们专业的精神和能力,把它汇聚为养老金的大江大河。它会构成老年人的购买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杨燕绥演讲要点摘录:

我们面对的人口老龄化,它不是一件微观的事情,它是一个机遇。我们知道农业经济解决了温饱问题,人类的寿命到了四五十岁;工业革命解决快速发展的问题,人的寿命到了七八十岁。那现在面临的社会公平、环境污染,世界卫生组织说,只要我们投资健康,人类的寿命可以是百岁人生。这是人类的第三大财富浪潮的到来,即大健康经济。

面对黑发50年和白发50年的百岁银色人生,个人-企业-国家需要怎样的养老金规划?银色即指经济基于国民健康长寿的消费需求和约束条件,来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社会活动的总成,我们需要追求供需平衡,代际和谐。养老金做好,可以培育这个需求,养老金做不好,就是约束条件,我们大家责任重大。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长寿的需求,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培育两个人口红利。第一人口红利,是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当期收入+延期收入],提高生产力,科技推动经济。第二人口红利,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健康+医养+房产],提高购买力,消费拉动经济。

当然这两个人口红利并不是降低劳动力的成本,而是说人人都可以贡献大于自己的消费,给经济社会的建设,留出一份贡献,这是人口红利的内涵。

我们要进行国家福利和金融体制的创新,研究怎么去利用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它表现为当期的收入,也表现为延期的收入,所以形成一个跨收益周期的平滑消费,这样才能提高生产力,以科技推动经济。

中国当前面临两个问题,4亿人的经济内循环,继而输出科技,而不是地摊产,这是中国面临今天全球形势要做的事情。

我们需要金融创新,银行、保险、基金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今天就银行谈银行,就保险谈保险,就基金谈基金,只能叫改善,不能叫创新。我们需要在金融体制和产品上有创新。我们现在有1.5亿65岁以上的人口,每年以年均700万的速度在增长。这从供给到需求影响着中国的实体经济。这个问题不能回避不能忽略,所以怎样能够在国家养老金、医养PPP上进行金融创新至关重要。

国家养老金的创新至关重要。国家养老金或政府养老金,这是法定计划;企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都是合格计划。这个合格表现为有法可依,有契约精神,有信息平台,有综合治理的机制。可见国家养老金由一个法定计划和两个合格计划构成,共同打造一个实现养老金充足性的运营机制,这是我们要进行的创新。

从历史分析可以看到,进入老龄社会的时候,政府养老金是上升阶段,但是深度老龄阶段是平稳阶段,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是下降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启动、上升、持续上升的循环。政府养老金、企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三个支柱构成了国家养老金体系,此消彼涨,相互补充,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三个篮子相对保证养老金的充足性。政府的职责是做到三支柱养老金均有法可依,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处理税务和信誉问题,打造监督和奖惩机制。

面对养老金社会信托,也就是居民委托;法人授信,其实就是说,像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样管理别人委托的财产,才能管理好养老金;最后是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和打造三支柱养老金的信息平台和运营机制。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