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署长柯淑丹: 始终寻找不同方法来提升自己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江虹,侯悦蝉 新加坡、北京报道
2018-11-17 07:00

柯淑丹

尽管已经坐拥世界最佳会议城市数年,新加坡始终不敢懈怠。记者11月初采访新加坡期间,恰逢新加坡旅游局在进行年度大培训,所有新旅局驻外员工都在10月28日-11月6日回到新加坡总部集中培训更新各种政策细节,以及头脑风暴如何做得更好。即使是周末,培训依旧持续至傍晚。“累坏了。”有新旅局员工私下向记者苦笑道。

这种作风,像极了新加坡应对竞争时的一贯态度:台面上回避竞争之说,私下拼命钻研。面对记者抛出的与曼谷、与中国多个城市竞争MICE市场,“我觉得我们的强项是一直在反省怎么能够做得更好。”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署长柯淑丹笑眯眯地回避直面问题,只是表示,“我们始终寻找不同方法提升自己。”

《21世纪》:新加坡去年的旅游情况如何?

柯淑丹:去年的成绩真的是很骄人,新加坡旅游局很注重旅游入境人数,更注重的就是旅游消费总数,而且也非常注重平均消费,因为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能力还是看整体的旅游消费还有平均消费,2017年入境人数增长了13%,同时整体消费增长了19%,2018年1月到6月份,中国大陆入境新加坡人数增长11%,收入增长13%。我们一直在想尽办法来吸引中国游客,因为现在竞争真的是非常激烈,东南亚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一直在关注中国游客。

《21世纪》:在新加坡旅游局发布的数据中,会展经济的数据没有被单独列举?

柯淑丹:是的,但是我们有统计人数,2017年商旅和会议会展旅游带来了246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4%,其中10.3%的商务客人来自中国。

《21世纪》:新加坡在扶持会展业发展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支持计划,包括国际展览(AIF)赋税双重扣减、商业活动 (BEiS) 资助、新加坡会展旅游优势计划 (SMAP)等等,目前这些资助计划的成效如何?未来是否会推出更多优惠政策?

柯淑丹:首先我们很注重会展旅游,同时不单指会展旅游,就是整个会议和奖励旅游。 每一个奖励或者休闲游客能带来1.7倍于普通游客的旅游收入,因此我们更注重会展旅游。我们联合企业和旅游局推出了AIF计划,同时也通过和企业洽谈及和旅行社谈合作开展多渠道的鼓励方式。

目前我们推出的奖励计划所听到的反馈都还不错,而且申请率也渐渐提高,所以我们目前没有计划推出新的奖励,但是会把一些计划延长到明年中旬。

《21世纪》:在推动会展业发展方面,新加坡政府与相关投资方和企业开展了哪些合作项目?

柯淑丹:一种是支持比较成熟的办展企业举办,这些企业做得很成功,每次做会展面积都越来越大,而且来参观的游客的人数也是一直在增加,坦白说我们就做一点点支持和一些协助。除此以外就是交给企业来做,那个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种做法。我们很早就跟其他的政府部门或者私人企业一起讨论项目应该怎样做得更好,对新加坡经济有更大的贡献。新加坡旅游局和企业合作来负责营销和推动旅游,合作方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来配合。

《21世纪》:新加坡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最佳会议城市,在您看来,未来新加坡会展业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柯淑丹:我们新加坡的一个做法就是需要寻找不同方法来提升,所以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从硬件方面,我觉得我们目前的硬件还算挺不错的,无论是酒店或者其他业者也不断的在自己找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硬件。除此以外,我们在营销那方面,在品牌推广方面也是持续的一直在做一些投资,针对于会展游客的小程序我们也将会推出来,一直在想新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做法。

《21世纪》:您认为新加坡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经验可以给亚洲新兴会展城市借鉴?

柯淑丹: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硬件软件设施和推广做好,更有针对性。我觉得我们的强项是一直在反省怎么能够做得更好。新加坡旅游局比新加坡历史还要悠久。新加坡是1965年才独立,旅游局是1964年就成立了。开始的时候比较重视硬件,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经济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不只是硬件重要,软件可能一样或者更重要,而且其他方面也是必须有很多的投资。所以我们在去年的时候跟支付宝有很密切的一些合作,其中一个就是怎么促进他们更多消费。我们不断的在找新的技术,这几年开始中国游客在国外时常用支付宝这个技术,所以我们就找出新的想法,跟适当的合作伙伴来做促销。

软件方面主要是包括软件技术的提升,也包括其他的服务方式,比如刚才说到的休闲小程序,到了新加坡之后,可以很方便的把小程序打开,那他们会显示在新加坡附近能够吃什么,能够买什么。(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