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院什么样?德国专家:住院部可能剥离,急诊融入社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佳昕 北京报道
2018-11-17 09:56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且愈加多样化。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应建设什么样的医院?如何建设更好的医院以满足病人需求?

近日,在于北京举办的中德医疗服务与设施创新论坛上,德国尼克及合伙人建筑设计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柏林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系客座教授汉斯·尼克提出了“医院4.0”的概念。

他认为,信息化工业革命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对整个医院也要有所改变。未来,除了医院本身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变整个院前检查的流程,未来医院的住院部包括其他重要的功能可能都要从中剥离。

而新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把医院真正的带到人们身边,包括简单的急诊诊所,分布式布局或移动式的急诊诊所可以进入社区,人们不用为了急诊去医院,而是将医院送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

“医院带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更贴近生活的,而不是一个机械化的医院。”汉斯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研究型医院也是医院发展的新模式。所谓研究型医院,是指以完成临床医疗工作为基本任务,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突出优势,以创新性科学研究为重要使命,以制定和修订临床医学标准和规范为水平标志的大型综合型医院。

此前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曾有“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加大医学科研投入”的表述。但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的现状是:科研经费不足、诊疗任务重、人才缺乏。

国家卫计委卫生工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原海南肿瘤医院院长王铁林表示,建设研究型医院,需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研共享平台。另外,要把医院放在国际背景中,用全球的眼光来考虑目前制约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问题。

此外,在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尚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的大背景下,如何组织建设医院?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改革发展处处长樊世民表示,这需要政府部门充当教练的角色,搭建市属医院基本建设管理专业平台,医院作为主角要成立工作专班,抽调医疗、后勤、基建、医工、信息等人员专职工作,全院形成合力、共同参与。

同时,专业机构作为配角,则要在总体规划、医疗工艺、规划设计、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领域充分发挥力量。高等院校、研究所要起到裁判的作用,研究编制医院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工作指南、标准流程等等。

“传统组织建设医院的方式是主管院长、基建处长和少量专业人员,专业的事情没有由专业的人来做,项目没有连续性。”樊世民说。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余卫业则认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医院建设标准和规范中首先就要将“大健康”的理念融进来,将医院纳入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预防、教学、科研等功能设施在功能布局中应得到重视。

(编辑:吴红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