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彻底解决民企融资难,要靠市场化而非行政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晓 北京报道
2018-11-17 19:10

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近期受到高度关注,从中央到政府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不过,民企为何融资难题进一步恶化?民企融资难的出路在哪里?

11月17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金融城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分享了他的思考。

民营、小微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因为其普遍规模小、时间短、不稳定,再加上缺乏数据、抵押资产。在中国,由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部门的利率被抑制,导致许多民营、小微企业要到民间借贷、影子银行等非正规金融部门借贷,非正规市场部门的利率进一步提高。黄益平指出,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首先是融资难的问题。正规部门的融资难和非正规部门的融资贵合在一起,在相当程度上是我们的政策抑制加剧了这个问题。

对于民企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恶化的原因,黄益平坦言,部分可能是因为我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交易要监管全覆盖、去杠杆导致非正规部门金融交易萎缩,今年上半年,社会影子银行交易减少两万亿。去杠杆带来信贷收紧,首先影响的就是风险较高、不稳定性较大、缺乏抵押资产的客户,对民营企业有较大冲击。但黄益平同时指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措施都是必要的,可惜在实施过程中很大冲击了民企融资。

在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定向降准、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工具不断推出,银保监鼓励银行三年后民企贷款实现“一二五”目标:对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黄益平表示,这些政策短期内会对民企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但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靠市场化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黄益平表示,不同银行擅长的业务不同,要求银行贷多少对于银行不是最好的商业决策。最主要的是,现在利率尚未市场化,如果利率不能灵活,金融机构给民营、小微贷款没有好处。由于民企规模小、不确定性大、风险高的特点,金融服务成本本身就应该有所提高。人为压降利率会减少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是否会对金融机构形成新的风险都要考虑。“真正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从市场化的思路入手。让市场来配置金融资源。”

对于一些原本不错的企业因为经济下行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流动性压力,政策提供一些短期或长期支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对社会稳定、创新、中国经济很重要。但黄益平指出,如果需要对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政策性支持,这个责任应该交给政府,至少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承担,而不要把这个责任一股脑地放到商业金融机构的身上,以后这笔账是算不清楚的。

对于支持民营小微领域的获客难、风控难问题,黄益平介绍,中国金融业做了很多尝试,线下靠软信息,线上靠大数据,最佳的模式是线下线上结合。

黄益平表示,监管部门应该积极支持市场化的服务民营企业的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具体来说,短期内我们可以三个方面:1.发牌照。2.开放征信系统。3.解决远程开户的问题。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