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进军:汽车流通行业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左茂轩 广州报道
2018-11-17 12:09

中国汽车消费基本面的格局没有改变,巨大的现实需求依然存在。

11月1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汽车金融》主办的2018(第九届)中国汽车金融年会在广州举行。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新市场形势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分析了汽车零售的变革趋势。

进入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陷入至暗时刻,销量持续低迷。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10月,乘用车销量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其中10月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达13%,1-10月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2.2%。中国车市,正在走向新的拐点。不过,在沈进军看来,从2012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就开始进入转型期。

“2012年以前,我们把中国汽车市场定义为产品为导向的卖方市场。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供不应求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矛盾,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是前30年中国汽车人共同奋斗的事情。2012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以消费为导向的买方市场,产能释放过度和需求相对不足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主要矛盾。”沈进军表示。

在汽车流通领域,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模式转型箭在弦上。

 

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

“2018年汽车市场的下行,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至于是微增长还是零增长,还是负增长,其实都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出这次下行的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沈进军表示。尽管多重因素造成消费者信心降低,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确定,消费脚步有所放缓,但是,中国汽车消费基本面的格局没有改变,巨大的现实需求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5亿辆,但二手车交易量仅为1200万辆,新车销售量近3000万辆。而美国新车最高销量是1750万辆,二手车交易量是4000万辆,美国每年汽车消费量接近6000万辆。中国市场3000万辆新车加上1200万辆二手车,其实每年汽车消费量仅为4200万辆。换句话说,中国市场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出现了结构性问题。

“二手车交易量很小,新车交易量过大,结构出现了问题。如何去盘活存量拉动增量,保持汽车市场可持续的发展,结构性的调整迫在眉睫。”沈进军表示。

针对汽车流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沈进军重申了此前流通协会向有关部门提出的三点建议:第一,要活跃二手车交易,通过活跃二手车提升置换率。通过盘活存量来拉动增量,保持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第二,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提升消费金融的渗透率来扩大消费。第三,要开拓农村市场。

 

4S商业模式寻求变革

从2014年开始,汽车行业涌入了一批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创企业,它们标榜的新零售要颠覆传统4S店模式。沈进军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些新创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来一个让消费者认可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

随着汽车行业下行压力愈来愈大,经销商竞争也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4S店模式从1998年进入中国,至今整整20年,但是在国外的百年发展历程中,4S店不断完善。中国汽车的经销商也在积极寻求变革。

提升效率是4S商业模式变革的首要任务。

据沈进军介绍,今年3月份,在汽车流通协会率领下,30多家汽车百强经销商和马化腾为首的腾讯高层做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同时,还签署了战略协议,来提升行业效率。未来两三个月,腾讯智慧4S店将在全国开花落地。

此外,4S模式也将迎来转型。上端汽车产品在变,下端消费习惯和行为也在变,流通环节就要相应进行改变。

“今年流通协会和传统汽车厂、新势力共同探索,未来的市场形势下能建立起一个怎样的新兴的流通模式,例如销售和服务分离等。我们都在探索这些事情,我们过去有成功的经验,我相信未来也一定是我们的。”沈进军表示。

(编辑:周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