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雄心:争当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

南方日报
2018-11-28 14:24

日前,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与轴线研究专家评审会召开,作为“岭东雄郡”的惠州表露出雄心: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全力争创国内一流城市。

评审会上,北京大学李贵才教授等7位全国一流的规划、经济和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认真听取惠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及空间战略规划等草案内容介绍后,从惠州新时代的定位、战略空间布局、城市合作、产城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优化建议和途径。

打造粤东地区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

今年7月30日,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未来10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对于如何提升城市能级的发展?全会提出应该加强对城市经济的研究,同时也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而这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休戚相关。

去年5月,惠州启动了新一轮《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惠州总规2035”)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程和区域一体化趋势,还启动了《惠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和《惠州市全域空间轴线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空间轴线”)等相关规划的编制。

记者注意到,截至当前,“惠州总规2035”及相关的三份规划在征求了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以及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已编制完成规划草案。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着眼于惠州如何把握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3+2)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构建产业合作平台、融入区域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推动与大湾区各市在交通、产业、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深度对接与合作,引领广州、深圳核心城市发展要素在惠州集聚,联动港澳,加大力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升惠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该负责人同时介绍,该规划成果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规划,还引领着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涵盖了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设施、环保和产业体系等,后续还将重点对产业、交通和重大区域设施进行空间落实,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谋划提升。

具体到惠州的未来,“惠州总规2035”介绍,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将争做大湾区东岸的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

产城人融合集聚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评审会现场、在听取完“惠州总规2035”等三份规划编制单位的介绍后,7位专家学者对这些规划进行了评审,在充分肯定了规划成果的同时,针对惠州未来的城市定位、战略布局和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也提出了优化建议。

针对各县区总数达到49个的工业园区情况,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王富海直言这也意味着空间发展缺乏重点,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产业的发展往往是越聚集就越有效率。”王富海称,在现有的工业园基础上应该严格控制好轴线的带宽,控制住规模,有重点进行发力。同时指出在空间战略上应先收缩再发力,当前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以质量取胜的阶段,所以扩张一定是结构性扩张,向着高投入高产出去做,提高建成区域的发展质量,多培育高投入高产出的平台。“这还有可能成为决定我们城市接下来能不能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王富海介绍,未来城市的产业发展一定是多元的,包括工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让产业和生活实现更好地融合。他认为在空间布局上,应在产业和工业布局上更多地倡导混合式布局,把相关的要素综合配置,而非简单地大块划分居住和工业区,应该将商业、服务业等与生活和生产之间的过渡和联系在规划里有效提出,实现城市产业和市民生活的融合发展。

城市的产城人融合发展还有赖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在整个讨论中,听到最多的两个词一个是‘分散’,一个是‘虹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惠莞分院院长刘永平直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程在短期内必然是竞争。湾区范围内的资源要素的重新分配,能不能在重新分配中占得优势,城市的公共服务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城市服务跟不上就会被服务好的城市吸走。

刘永平认为惠州的行动要快,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为抓手,迅速推动一批市内交通服务建设,满足大湾区资源配置需求,积极与珠三角区域的公共服务进行链接。

深惠协同:如何突破行政壁垒

记者注意到,“惠州总规2035”及相关规划中针对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程,提出惠州未来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要素资源,将建设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丁力认为,就目前而言,对于什么是战略用地、什么是枢纽门户,惠州并没有研究通透,还需进一步找准定位。

怎样才能做好粤东地区的战略腹地?丁力介绍,在以前的经济发展中,香港开店,深圳设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圳就是香港的腹地,现在跟随经济产业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转移,惠州确实有不错的机会,也要做好为香港、为深圳做工厂的准备。

丁力认为,在近年来的深莞惠合作中,惠州与深圳的对接并没有完全做好,应该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深圳华为这样的企业搬到惠州来。

对于枢纽门户的定位,丁力直言,枢纽门户除了需要发达的交通,还需要解决的是产品、技术、服务要在这个地方变现为财富的问题。惠州作为珠江口东岸经济圈辐射周边地区重要的战略节点,有着较好的条件,但怎样完善交通设施接驳,怎样形成将产品、技术、服务变现的能力,也应该在规划上体现出来。

“城市轴线的研究是一种空间结构,而不是形态结构,应该分清楚主次和先后。”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建议惠州优先打造深圳到惠州这条轴线,并在战略资源上进行倾斜。

邹兵介绍,惠州作为深圳的腹地具有天然优势,地缘连接。惠州如何在公共服务等方面通过合作方式突破行政壁垒是个较好的选择。一方面是双方都有着迫切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强化指引助推规划切实落地实施

在今年8月举行的惠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对于交通线路的规划应该强化指引。有效对后续的建设实施提供指导,切实让规划落实到城市建设中。记者注意到,在“惠州总规2035”及相关规划的评审过程中这一问题同样引起多位专家的关注。

“规划中一定要有体现如何落实的内容。”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惠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何林林介绍,以深惠合作廊道建设为例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怎么落地实施?还需要规划给出具体落实的做法和措施。

何林林介绍,在“惠州总规2035”中涉及的每一个县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每一个县区要做的具体内容都应该作出指引,形成文本,这才能够让各个县区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有效地去推进区域间的协作。

“作为东莞人我非常羡慕惠州,这里山水、田园、海洋的格局都非常好,发展的潜力也非常大,每次来都发现城市建设的幅度和质量在不断提升。”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陈志军在肯定惠州发展的同时也提出,对于规划中提及的战略共识等方面内容还应进一步提炼,特别是方向性、结构性的,包括平台、节点、廊道等具体节点,这样才能至上而下形成共识,找准发力点。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李贵才认为现有规划还应该融入对未来空间、生活方式变革的思考,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新时代的起点在哪里?都应该做好预留和研究。

针对惠州优质的滨海资源,李贵才认为这是惠州一定要做好的一篇文章。他建议惠州要学习深圳和国内外成功经验,多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企业来进行大型的整体式开发,避免用小而低效落后的模式开发,有效将滨海的人文、自然资源集中起来,进行高品质的市场化开发。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