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超级门户的新想象:从《交通枢纽总规》出炉到地铁“六线齐发”

南方日报
2018-11-29 15:03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不到一个月,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珠海市干线路网规划》,提出将新增伶仃洋通道,也就是深珠通道。

正当所有焦点放在珠江口两岸的交通互联时,省会广州悄悄发出了两个重磅消息。

11月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交通枢纽总规》),提出打造核心支点、优化枢纽空间、推动三港融合在内的三大发展战略,形成“双芯两极”客运枢纽布局及“双核一带”货运枢纽布局。

仅仅一周后,广州地铁六条新线建设项目同日动工。地铁线一手连起民生福祉,一手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拉开了新一轮交通设施建设的序幕。

在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桥等珠江口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从《交通枢纽总规》出炉到史无前例的地铁六线齐发,广州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的大湾区核心城市发展逻辑?

新趋势

广深港澳拥抱在一起

此次正式开工建设的地铁新线包括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十号线、十二号线、十四号线二期。

记者梳理发现,其中3条线是经过广州南部的番禺。其中,三号线东延段自番禺广场站,经亚运大道到达海傍站。而这也是未来贯通番禺区与南沙区的两个重要区域,将有利于促进南沙区交通的发展,支持并引导南沙区域合理布局。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交通枢纽总规》,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制定了“路线图”——广州将形成“双芯两极”客运枢纽布局及“双核一带”货运枢纽布局。

客运方面,除了白云国际机场为主的“航空芯”和广州火车站、东站为主的“主城芯”,以南沙邮轮母港、南沙站为主的“南沙极”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高品质服务枢纽,以新塘站、增城站为主的“东部极”将被打造成为广州东部门户枢纽。而在形成“双核一带”货运枢纽布局中,南沙港区又被重点提及。

早在5个月前,广州市国规委提出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路网骨架”,广州1号公路规划正式出台。广州1号公路将串联南沙和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等重点片区,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任督二脉”,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视线往东,围绕“东部极”的目标,增城新塘站规划引入轨道共9条:2条国铁,2条城际,5条地铁。客流腹地包括增城、黄埔、东莞北部及从化等地,辐射总人口约300万,预测远期客流发送量达8.4万人次/日。目前,穗莞深城际线轨道铺设已经从东莞进入了深圳,线路计划在明年全线通车。穗莞深城际自广深铁路新塘站引出,跨越广深铁路后经由广州、东莞、深圳一路向南敷设,止于深圳机场站,并预留南延至前海条件。

广州城市最早沿着珠江前航道发展,后来重心移到以珠江新城为代表的城市新中轴线;珠江航道在黄埔大桥附近拐弯,一路向南,岸边是琶洲、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这一带成为南拓的发展重点。

对标世界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向东进发、向南拓展让广州发展重心进一步东移,依托于高铁、地铁、快速路等交通设施,广深港澳在不断发展中拥抱在一起。

新布局

强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广州被誉为世界上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型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是集聚商流、人流、信息流。吸引庞大的流量就是一个城市商业的核心气质。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7年快递行业数据显示,广州快递业务量稳居全国第一,达到39.33亿件。今年“双11”,日寄发快件量排名前10的城市是:广州、金华(义乌)、上海等。日投递快件量排名前10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发件量、投递量均位居全国前三,广州在全国的物流地位可见一斑。

为什么广州的快递量一直领跑全国?交通基础设施依然是决定城市战略地位的关键要素。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广州与北京、上海一道,被确立为我国的国际交通枢纽。

从广州出发的高铁,可直达18个省份,形成了“四面八方、四通八达、面向全国、连接东南亚”的铁路网络。广州南站、白云机场、广州地铁、广州港进出的人流、物流足以让人们对广州这个“千年商都”的地位信服。

“新一轮线网建设将掀起广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新热潮。新线建成后,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在地铁新线动工仪式上表示。

交通布局持续发力。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及广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近日招标,公告中透露,广州不仅将形成十大对外通道,广州站、广州东站还将被打造成为以高铁、动车为主的中心火车站,广深港高铁进中心城区、新增广中珠澳高铁……未来,广深港澳的联系将更为密切。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从广州出发,可以快速连接大西南、长三角、京津冀,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以及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

从《交通枢纽总规》出炉到史无前例的地铁六线齐发,新的交通线网战略布局进一步强化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功能。

新想象

庞大流量托举大湾区超级门户

日前,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发布了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广州上升到Alpha级别,在世界一线城市中排名第27位。

GaWC是一个全球城市“网络关联度”的排行榜,这个“网络”是由175家跨国公司通过业务关系建立的。简而言之,GaWC是根据全球先进性生产服务企业的布局情况,衡量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全球联通性与城市活力。

从新的视角观察,城市的经济指标不再是唯一的竞争力表现,和其他城市的联系度成为一个分量越来越重的指标。广州的加分项集中于机场、港口、参与国际事务等“网络关联度”指标上,这与省会、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分不开。

“网络关联度”如何理解?拿地铁来比较一下。广州地铁到底有多挤?相信每个广州人都深有体会。今年8月发布的《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广州地铁客流强度达到了1.97万人次/公里,繁忙程度堪称全国之最。

而在广州众多地铁站中,又数体育西路站最拥挤。2017年12月31日,体育西的客流量达到了惊人的84.4万人次。这个数字,使体育西路成为全国单日客流量最高的站点。

再看整体,广州地铁目前已开通运营13条线路,如今日均客流量已超过了750万,客流强度居全国第一,其次是北京、深圳和上海。

目前,广州地铁总里程近400公里。今年年底,十四号线一期、二十一号线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广佛线燕岗沥滘段将开通,使得广州地铁的总开通运营里程将达478公里,稳居国内第三,世界前十。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丁建隆曾表示,随着六条新线的动工,广州进入地铁建设最高峰,在建线路多达15条(段)、421.2公里。到2023年,规划建设总里程将翻一番,超过800公里。未来,广佛双方计划新增7条线对接,共有10条地铁线路互联互通;五号线东延段在终点站黄埔客运港,预留了与东莞地铁一号线换乘的接口;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中山延伸线等城轨项目有望纳入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工作……从广州出发的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一张网”逐渐浮现。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张光南教授认为,人们用“门户城市”的概念形容广州,以表明这座城市吞吐着庞大流量。但广州并不仅仅拥有交通中心的功能,其政治协调、对外交往、科教文化、商贸中心的地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也至关重要。而这些综合能力正是广州成为粤港大湾区超级门户的底气。

——平均每天60万人进出华南最大铁路枢纽广州南站。从白云机场出发,可以飞往全球210多个通航点,旅客量突破6500万人次。广州港的197条航线可以将货物送往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货物吞吐量居全球港口第五位。

——截至2017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有297家进入广州,共设立921个项目,其中包括成功引进富士康、思科、GE等外资企业500强。

——城市国际交往“朋友圈”众多。截至目前,驻穗总领事馆有62家;广州已与全球70个城市、41个港口以及120多个区域性民间组织或机构建立友好关系。

盘点数据发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网络正在加速形成。在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董事局主席王文银看来,商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万流归宗”的广州是一个把握了成长规律的城市。“投资的本质是认知变现,是对未来的确定性下注。”他说,正威“下注”广州,是为了和代表未来的城市站在一起。

我们相信,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拥有庞大流量入口的广州必然是我国发展愈加依赖、愈加重要的中心城市,未来也将是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门户和国际大都市。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张楠,实习生,付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