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讨论:民办学校怎么办精英大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北京报道
2018-12-06 21:18

在12月3-5日举行的GES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公办教育vs民办教育,如何相得益彰?”的圆桌讨论。圆桌围绕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公民办教育的矛盾与差别、公民办教育的未来趋势做了分享。

嘉宾指出,民办学校已经占到我国全部学校的三成,但平均质量仍较公办学校存在差距。对于今后的发展,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应该在师资等投入上更加融合,改变目前的质量格局。

趋近而不是趋同

根据教育部今年7月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2017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76万所,比上年增加6668所,占全国比重34.57%;招生1721.86万人,比上年增加81.63万人,增长4.98%;各类教育在校生达5120.47万人,比上年增加295.10万人,增长6.12%。

近年来,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民办学校在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公报》显示,在当前的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中,学前教育占比超过了五成,其次是普通小学和普通本专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指出,经过40年的改革,我国已呈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并举发展的局面。在他看来,民办教育有制度上的优势:自主管理,经费来源灵活,用人制度简明快捷,决策便捷。

公办教育的优势则在于:组织、资源、信任和专业水平的优势。

“现在我觉得需要双方结合起来,我觉得一定是两者要趋近,而不是趋同。趋近以后,一定会产生新的特质、新的因素。”他说。

“许多民办学校的校长都是公办学校的名校长,退休了以后去那所学校的。另外,最初发展的一批民办学校,它是借公办教育的资源。所以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不能跟公办教育割裂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说。

探索混合所有制学校

如何推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融合发展?

北师大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认为,需要消除公办民办教育的合作阻力。

“我们需要放宽对民办教育办学层次的限制,搭建教育产业信息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立教育投资基金,改善社会力量进入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尽快探索混合所有制学校指导意见,以多种方式来参与办学,搭建一些促进教育界和产业界融合的集团和平台。”他说。

此外,还需要统筹公民办教育资源配置。用人成本高、用地成本贵,已成为民办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周海涛认为,需要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均工效,积极推进教育税费减免,公平对待民办学校。

有观点认为,民办学校只要为社会提供了学位,就应该得到同公办学校同等的生均经费,也即享受同等的财政性经费。

对此,张志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个观点比较理想,在中国现阶段公共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这个要求不现实。有些民办学校规模很大,但门可罗雀,所以关键是质量,才会有吸引力。”

民办教育要办精英大学

张志敏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 民办学校对于师资的培养上缺乏公办学校的优势。

“民办学校的老师培养主要是靠自己的探索和摸索在做,而公办学校有好的传统和教风,通过学校自我培养机制能够代代传承。所以,重要的是师资的共同研修、共同培养可以深度融合。”他说。

“比如民办学校招聘的老师可以到公办学校进行一年浸润式的代教,然后第二年回去,三年之后他觉得还要提升,他可以再回来;公办学校的老师,以我们的高中为例,我们希望高中的入职教师能够了解初中教育,所以我们把高中招聘的师资放到初中去,让他有一年到两年对初中教育的认知,再回到高中。”他说。

“民办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学术水平、质量上面离公办教育还有一段距离”,孙霄兵认为,今后中国的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定位要重新调整。

“美国的精英学校、顶级学校很多是民办学校,我们讲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这些都是民办学校,或者叫做社会力量办学、基金会办学。中国正好相反,我们的精英教育是公办大学,是北大、清华。”他说。

孙霄兵认为,中国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应该共同承担起既普及教育又办精英教育的责任,“也就是今后中国的民办教育要办精英大学,要办最顶级的精英大学”。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上一定要让民办学校的质量标准树立起来,把教育的质量、培养人才的要求放到最重要的地方。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民办学校的核心。”他说。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