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将朝三大方向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酝酿“先行先试”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丽娜
2018-12-07 07:00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根据香港政府的统计数据,服务业对香港本地GDP贡献占比达到93%,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在香港的经济、社会就业稳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香港也是内地第一大服务贸易伙伴,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两地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2月6日,商务部台港澳司副处长吕钠在香港出席中国投资政策研讨会时表示。

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刚走出SARS阴霾的香港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2004年1月1日,CEPA正式实施,涉及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货物贸易零关税、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多个方面。随后10年间,CEPA以每年签署一份补充协议的进度不断完善。

自2006年起,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货物正式实施零关税。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内地进口香港CEPA项下零关税货物累计达114亿美元,关税优惠金额达64亿元,离岸货物价值达901.3亿港元。

“多年来CEPA的受惠货值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这对香港保留一定的传统制造业、维持经济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吕钠表示。

促进内地对港“全面开放”

吕钠坦言,WTO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包括 160个部门,而CEPA服贸协议中,内地对香港开放的部门达153个,占比约为95.6%,其中完全实行国民待遇的部门有62个。相形之下,法国对外开放服务贸易部门为130多个。

吕钠特别指出,目前内地电影业非常繁荣。“这与CEPA框架下香港企业可去内地建设或经营独资电影院有关,我们看到大量香港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很多内地电影院线都有港资,或有香港资金背景。”

此外她透露,今年初商务部启动了与香港货物贸易协议的磋商,“希望在两地货物贸易已完全实现自由化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和区域合作中更多货物贸易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做出更完善的制度安排。”

她认为,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进一步融合,CEPA在提升两地经贸合作方面的作用将越发明显,“下一步我们会充分听取香港业界的建议,并与特区政府一起,研究推进CEPA。”

展望未来,吕钠表示,内地将继续在CEPA框架下对香港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态势,主要体现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加大开放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对于某些在内地个别行业或全境实施有困难的举措,会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

“粤港澳大湾区不应是内地或香港单方面推动,一定是互商共建、内地与香港共同推进的。” 谈及外界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寄予的厚望,以及这对于香港经济升级转型的意义,吕钠说:“下一步在市场准入方面,在CEPA的框架下,会进一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力度;在经贸领域,(商务部)会出台一些政策,现在正酝酿一些方便(港澳居民)就业、创业、营商的政策;此还会进一步将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重要支点。”

港澳居民境外所得免征税

研讨会上,财政部官员谈到了港澳居民关心的境外所得征税问题。明年1月起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引起在内地工作的境外人士(包括港澳台人士)的强烈关注。

对此,财政部税政司处长张磊在会上坦言,满183天定为居民纳税人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去年6月税法第一次审议,港澳人士就表达了极高的关注,很担心成为内地税收居民户,面临全球征税。内地与港澳之间税制差异较大,这是历史形成的。经过认真研究,按照现行条例,港澳居民在内地居住满1年不满5年的,仅对来自内地的所得征税,境外所得予以豁免。”他说,“目前的考虑是平移这个规定,继续对包括港澳人士在内的境外人士提供类似优惠安排。目前该条例仍在走法律程序,最后的结果会比想象中好。这是立足于加强港澳与内地联系、更好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做出的安排。”

投资方面,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唐文弘表示,近年来一些香港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了前海、南沙等园区建设,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国际合作园区等开放载体建设方面,希望香港工商业界能进一步深化与内地的合作,比如参与国际合作园区的现代化服务业规划设计与改造升级,目前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正在境外建设创新孵化器和研发基地。”

他还补充说,为了优化外商投资导向,目前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各地方修改鼓励外商投资目录,预计明年3月完成。 (编辑:董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