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教授汤景泰:财经新媒体六个动向特别值得重视(附报告全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楠
2018-12-07 17:21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财经媒体发展走过的整整40个年头,他们忠实地观察着、记录着和监督着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写作等的兴起,对财经媒体形成了前所未有之变局。

为厘清财经新媒体最新发展态势,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走访调研了21世纪经济报道、华尔街见闻、雪球等代表性财经媒体,以及喜马拉雅、知乎、千聊等知识付费平台,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精心设计行业评价指标、分析模型,探讨行业的变革趋势和未来方向,并对中国财经媒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2月7日,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21世纪新媒体中心承办的“2018财经新媒体峰会”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汤景泰对《2018中国财经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与《2018年知识付费研究报告》进行了解读。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汤景泰

——关于《2018中国财经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

从中国财经新媒体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来看,无论是宏观经济环境还是媒体发展环境,都是变字当头。同时,新技术爆发式发展,助推产业变革发展。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中国财经新媒体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整个新媒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有关数据显示,从2016-2018年,财经新媒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 2020 年,财经新媒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100.6 亿元。

如此复杂环境、变局之中,财经新媒体有六个动向特别值得重视:

  • 首先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的风口已经在沉淀下来,跟相应领域进行结合,成为比较好的变现渠道。

  • 第二是金融生态圈进一步的完善。

  • 第三是以21财经为代表做的一种轻电商化探索,通过对需求场景非常细微的探索来直击流量的痛点。

  • 第四,研究智库化。基于智库化的探索放大内容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 第五,交易端的建设,以连接“窗口”打造全新价值链。

  • 最后,数据新闻可视化在产品形态方面的探索。有趣即是“爆款”。

详戳《2018中国财经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全文>>>

——关于《2018年知识付费研究报告》

根据艾瑞咨询的分析,伴随着市场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愿意为优质知识服务付费的人群基数不断增长,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还将保持较高成长性持续扩张,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

知识付费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如何持续为用户提供稀缺、优质的内容应该是各大平台的主战场,同时也是付费模式能否持续的关键所在,这已然成为行业共识。

此外,如何提高产品市场占有度,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黏性,各大平台需要在付费模式、审核机制、内容拓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新的探索。具体来看表现在三个方面:

  • 核心付费模式逐步拓展,组合拳打造多元收入结构;

  • 以用户价值挖掘为中心,完善内容审核评价机制;

  • 缩小内容维度,向“小而美”发展。

详戳《2018年知识付费研究报告》全文>>>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分享2018年度财经新媒体报告,刚刚主持人也介绍了,这个报告我们经过前期比较丰富的调研。其实在今天下午这个论坛之前我还是觉得比较有自信的,但刚刚听了几位嘉宾的分享之后,发现我们调研得远远不够,比如说小鹅通在知识付费方面的探索,都特别有前瞻性,非常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分析。但没有办法,遗憾只能下一次再来弥补,结合我们已有的相关资料,对2018年度的财经新媒体的、整体的趋势或者说现在的主要特点来做一个综合性的分析吧。

整体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先进行简单的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引领的web4.0 时代的到来,财经媒体领域出现了崭新的发展图景,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颠覆了传统财经媒体的发展格局,新型商业模式与产品形态也更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重点去分析了财经新媒体在产品形态、在平台的矩阵,还有像社群运营、盈利模式等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

报告主要有5个部分,重点介绍几个部分。从整体的经济来看,主要就是变,两次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专门分析今年经济形势,基本判断就是稳中有变。第二从媒体环境发展来看也是变字当头,整体来讲我觉得不容易,这是我们做报告时候的深刻感受,当然今天听了几位嘉宾的分享发现大家都是信心满满,尤其是范总投资内容公众号的情况下,是小步跑上来了,让我感觉到一种朝气。整体经济形势让人很担忧、有一些忧虑,但通过我们今天这个表现来看,还是暖易融融。还有行业市场环境。

从宏观经济来看三个特点:国际经济的缓慢复苏,这里面变数非常大,主要还是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思潮不断蔓延。从国内经济来看,中央政治局的定调来看就是稳中有变,还有金融科技发展迅猛、也有机会。值得关注就是P2P爆雷,这相对来说比较多。

第二就是媒体发展环境,也是三大特点,一是媒体责任,今年被空前强调,范总也是特别强调,比如说提到媒体运营中的底线意识;第二就是国家相关部门在净化网络环境也采取很多措施,徐总也提到集中清理帐号的行动。

第二就是网民移动端的迁移,这应该是这几年的趋势,从财经的领域来看这一点尤其明显,这里面又比较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我们的移动短视频的兴起,短视频未必,可能更确切来讲是微视频。

第三新技术爆发式发展,助推产业变革,这是媒体发展环境的三个特点。

还有行业市场的环境,这里面我们艾媒咨询的相关研究报告,我们做了这个图。在这个环境里面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特别复杂,跟最近的热点事件也有关系,我们现在的财经领域,泛政治化倾向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不仅是国内对于意识形态、对于互联网监管这方面的强化,更重要是从全球来看,这方面都成为比较典型的趋势。这两天大家都在关注华为问题。

从相应的已有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问题迁移到了经济领域,当然相对来说这还是比较复杂,今天不重点探讨。

除此之外,第二就是什么?我们整体的市场规模,应该说还是保持很好的发展速度,据艾媒咨询相应数据,2020年有望达到100亿超过100亿的规模,这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从收入结构来看,内容付费的占比符合前面一些嘉宾所分享的基本趋势是在缓慢上升,整体来讲还是非常快的。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财经新媒体在如此复杂环境、变局之中,呈现哪些新动向?从2018年度来看有六个是特别值得重视:

  • 第一就是今天特别探讨的知识付费,确实成为大家高度重视的内容,我们是特别同意刚刚小鹅通所分享的内容,大家不要认为知识付费的风口已过,实际上现在已经在沉淀下来,跟相应领域进行结合,成为比较好的变现渠道。

  • 第二就是金融生态圈进一步的完善,此次我们从整个生态角度做的基本观察。从媒体融合这样大宏观趋势来看,应该说财经领域的媒体,在融合角度其实走得特别扎实,这是更实实在在、跟我们这样的产业领域来进行融合,来去发挥出媒体的内容价值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内容生态需要比在这之前会更加完善。

  • 第三点这也是以21财经为代表的做了一种轻电商化探索,通过对于需求场景的非常细微的探索来直击流量的痛点。

  • 第四研究智库化,现在媒体智库成为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向,在财经领域这一点也有相应的行动,并且还有很多很成功的尝试。基于智库化的探索放大内容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 还有交易端也有不少相应的财经新媒体的探索,这其实也是对于内容价值进一步的提升。

  • 还有数据新闻可视化,在产品形态方面的探索。

这是总体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就是财经新媒体行业分析。

我们看看财经新媒体用户画像,再看看典型的运营架构,再看看收益模式、最后科技对于财经新媒体发展的赋能。

从相关的画像来看,我们延续前三年报告基本观察是,应该说财经新媒体的用户都是我们高净值用户,是非常集中的领域,这一点跟其他类型的信息产品用户来讲,这应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别。

从运营架构来看,总体来看是分化得比较明显,本身大家在这之前,传统不同基础、现在面临问题也是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展开相应的探索,比如21财经本身传统媒体这一块的基因特别强大,在这个基础之上展开相应的探索。

今天论坛一开始去介绍的21新产品等等都代表其架构的升级,在传统媒体基因基础之上,向多个方向来去突围,尤其强调通过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来驱动我们进一步的变革,这方面也有很多很成功的尝试。

从摩尔金融来看,这是我们专门调研过,其基本定位就是符合金融资讯类的平台,特别强调大V去引领知识付费的服务。我们在调研中相关当事人也介绍很多在这方面的成功尝试,比如说有一些一门课本来在论坛里面平常写一写,但在这个平台却可以投入一门课创造几十万的收入,让我感觉这个老师当得实在没有太大价值。

当然摩尔金融总体来看作为一个平台的话,其重点为投资者提供热门金融市场的动态消息,通过大V的引领,汇聚三千多位顶尖撰稿人,给用户提供热点信息分析和股市直播服务。

雪球是比较有个性的平台,鼓励高质量的用户互动,在专业的社群运营方面非常有特色,而且特别鼓励用户之间通过互动来去创造优质内容,这是我们在调研之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

这是我们刚刚分析的运营架构,从盈利模式来看,这四点也是值得重视:一是通过对我们现在知识焦虑,也不能叫知识焦虑了,更主要还是说明我们现在有学习习惯的群体,这个群体成长起来,而且付费意愿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付费学习日渐流行,我们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前两年提知识付费,大家老想到都是收割韭菜,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种成型,通过对真正用户需求的挖掘,付费学习是深入人心。

第二结合广告需求场景,着重打造财经俱乐部,这也是对内容价值变现的新探索吧。

第三善用平台优势,拓展相应交易服务范围,这是我们财经领域在整个融合发展情况之下,一个非常有独特意义的探索。

第四打造新媒体矩阵,开展强强联合,在强强联合方面类似于界面新闻等等也做出非常好的探索,我们对于界面等等都有比较详细的案例分析,报告发布之后,大家可以再做深一步的研究。

这是盈利模式,第四部分就是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技术,对于现在财经新媒体发展影响,毕竟我们大家都讲技术赋能,在互联网的时代里面技术发挥着第一驱动力的作用,对于财经新媒体来说有哪些我们值得在意的科技创新,数字+媒体成为广泛共识,对于财经领域来讲数据本身就是最基础的原材料,这方面通过数据+媒体形成分析预测能力这非常重要的领域。

第二就是人工智能AI,前面主持人都被模仿掉,现在新华社也开发出来模拟的智能语音播报主持人,在财经早餐有一款非常有特色的产品,每天用语音播报的财经新闻,这种情况之下,其实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就提供非常好的结果方案。

第三就是所说的智能语音成为发展的风口,这一点表现比较突出,现在碎片化场景之下,语音很有特色的传播方式,逐渐显现出自己的价值来,比如说上下班等碎片化场景应用,智能语音是大有作为的,不仅如此通过语音的服务,还可以增加产品的温度,从而增强用户的黏性。

第四财经直播领域,目前在深入探索,尤其刚刚嘉宾介绍了很多,艾媒咨询介绍相关直播平台,财经相关的内容,在这里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第四算法机制的广泛应用,从而实现全景式的精准分发,关于今日头条通过算法方面的革命,实现内容分发的智能化,这方面相信大家都领略到了。如何应用到财经领域?这方面还有比较深入的内容值得去挖掘。

第五智能化平台,这成为大家探索的重点。

以上就是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三我们进行了相关发展案例的分析,主要就是21财经、界面新闻、华尔街见闻,从21APP来看我们也介绍了其重点特别提出了用户体验的问题,通过用户的体验来去提升产品的价值。但这里面我们会发现,综合那么多的探索,可以看到大家在这几年的转型之中,我觉得有一点比较值得注意的就是,不是在盲目的追求流量,或者说用户,或者说一个产品形态的创新,而是从最核心的问题上,即价值真正的鉴定者,从用户角度去检验自己产品创新,这是21财经特色。

整体矩阵也是对传统媒体基因比较强大传统媒体机构去学习的榜样,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本身特别在21财经这个APP里面所做的种种探索,包括像识库、数读、优品,说起优品自己都没有意识,我印象比较深刻就是前一段时间推销了一个鹅厂的靠背,效果非常好,我一看直击用户痛点,连我都想买一个

当然21对国家战略的配合也是非常大的,我们也跟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的建设,与京东、苏宁等集团达成合作,以更多的专业财经视角关注民生问题,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推动自身专业媒体团队的建设。

界面新闻,其在其矩阵搭建上是非常有特色的,有界面、有摩尔金融、有彩联社三个平台互为犄角,过程中他们通过机制上的协调,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大的价值,在这方面是其重要的特色,也是重复我的观点,大家不是为了矩阵而矩阵,为了打造矩阵而矩阵,而是三者之间有效协作才是关键。

华尔街见闻,不多介绍,相应获奖非常多,可以从一个博客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平台,确实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华尔街见闻,其最大特色在其相应的会员打造上,整体来看华尔街见闻建立三个层级的会员制度,金卡、铂金、黑卡,三个不同层级获得相应不同的服务,去调研还给了一个福利,到现在还一直没有兑现,我应该去兑现一下他会员的福利。

我们介绍一下相应发展趋势吧。

从趋势来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预测,当然我觉得做预测其实是最难的一件事情了,今年发生的这些事情,相信在座各位都觉得中国每到带“8”的年份会经历一些巨变,但谁也没有想过今年会这样子,从今年年头到年尾有一点坐过山车的感觉,对于财经新媒体,有几个主要脉络还是可以把握,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从社群体系来看,肯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关口,我们调研下来感受非常深的就是,我们这些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且都是相应的高净值客户,数量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用户黏性,提升产品吸引力,主要往用户社群努力,我们觉得用户社群运营成为一大重点。

第二在生态打造上如何在社群运营基础上更深度植入大家所关注的产业热点,从而构建出一个适应自己的生态,这也成为大家的关注点。

第二内容产出方面如何去产出更优质的内容,这其实是一个正确的废话,但我们认为类似如何通过对数据,多元异构的数据去提升产品质量,更适应大家的需求,这是比较值得深挖的领域。

第二垂直领域,刚刚也介绍了。

第三大点流量变现急需突围,如何探索多元盈利渠道,这也是一个难题。我们基本判断是,从今年中美贸易战,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所带来的困难,明年应该还会持续。虽然从,我们习总和川普签署90天,暂时止战了,但对尝试趋势来看,这种摩擦还将继续,在这种情况下,早前真的很困难,所以如何去进一步压榨内容价值,拓展相应的盈利渠道?这应该是摆在大家面前过不去的槛。

另外,拓宽海外用户市场,多元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从现在来看我们整个海外华侨华人规模极其庞大,虽然他们在海外工作、生活,甚至移民了,但他们对于中国相应的财经领域还是保持了高度关注,尤其移民出去,本来就是一些我们的目标客户,除此之外本身中国那么大的市场,其他的国外也是高度关注中国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何拓宽海外市场,这非常有价值。比如说财经早餐专门针对海外市场推出相应的服务,获得比较好的反响。

不仅如期,我们财经媒体在提升中国媒体话语权方面,本身就扮演非常独特的角色,这方面我们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这也值得去努力的。

从产品角度来看,复合型的产品模式将成为趋势,即大家目前都特别期待我们5G的正式商用,类似于移动短视频的爆发肯定是必然趋势,它在财经领域如何利用、发挥其本身优势呢?这是我们的重点。

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实现信息资源智库转型,我们提到媒体智库化趋势,在2019年继续深度开发的问题。我们广东,像南都提出数据型等转向,都获得比较好的实践,我相信会不断冒出典型,比如21也有比较好的探索。

技术赋能驱动转型方面,技术在这个时代里面,那么多变化当中唯一不变,我们要看技术发展给我们所提供的潜能,在这个大趋势下,2019年相应的、类似现在人工智能、机器新闻写作等等新进展势必会推进财经新媒体进一步升级。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重点分享到这里,在座各位今天都是大伽,说得不对请大家多多批评。

谢谢各位!

张楠

资深网络编辑

21新媒体资深网络编辑。拥有一个敏锐的大脑,是新闻的挖掘机,数据的处理器。她是新媒体中心的“男(楠)神”,然而她的“小目标”是拥有一堆男神。她是张楠,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摩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