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戴炜:解决民营企业问题需要系统性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包慧 北京报道
2018-12-12 18:19

2018已行至岁末,实业和金融界对来年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12月12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信达资本董事长肖林、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公司业务总监戴炜、工商银行公司部副总经理李新彬、亿利洁能总经理徐卫晖和友金所联合创始人、CEO李昌国围绕金融如何支持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戴炜表示,要对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很难,因为能知道的信息往往不是最后决定走势的信息。过去习惯高增长的预期放低也不是坏事,对形势的判断更多是主观判断,预期放低一点不至于那么悲观。

从银行来讲不必去预测经济形势等不能掌控的事,但可以做好能做到的事,比如说把客户结构调整的更加多元化,在不同的行业中选择优秀客户,这都需要比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要付出更多努力,进行更多的调研。比如说把资产做一些分散的配置,包括行业的集中度、单一客户的集中度、产品的集中度、区域的集中度做分散配置。

戴炜称他坚决支持由市场在资源配置性中发挥决定性、基础性的作用原则,但是他认为在不同的特殊时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经济风险方面,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塌方式事件和连锁反应。通过一些手段来平滑一下经济周期,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市场的本源,减少误伤。

分类来看,对属于落后产能,或有各方面问题的,该淘汰的还得要淘汰,但是现在采取一些措施用时间换空间也是必要的。

因为经济发展来自于所有参与人员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就不会有扩大再生产,不会有这些进一步的投资和增长。所以戴炜认为采取一些措施提振大家的信心,调动各方的市场参与方共克时艰,政策导向型的作用比实质性意义更大一些。

但对于政策具体的做法,可能还在探讨的过程中,实际银行也是经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大环境不行,企业不行,银行也不一定好,因此银行积极投身纾困过程中去,既是尽社会责任,也是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戴炜表示,近年来各家银行,无论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还是监管部门的要求,对中小企业业务重视程度都是越来越高。从过去的“三个不低”,到后面的“两增两控”,每年面临中小企业贷款户数和余额指标的压力。

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但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这个企业本身很优质,本金有保障,能够正常付息,会是各家银行追逐的对象,不会说你是国有企业,你不挣钱,或者甚至亏损也非得跟你做业务,你是优秀的民营企业再优秀也不跟你做。

因此从商业可持续的角度来讲,戴炜认为银行并不存在所有制方面的歧视。但在实际工作中间,比如说一个国企和一个民企在财务指标、行业属性等方面都很一致,国企就不存在对法人代表个人经验、人品进行考核,但对民营企业可能会增加对法人代表的考核。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企业觉得有歧视性的待遇。

戴炜认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等等方面,包括出现问题的救济方面,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没有那么规范。这可能造成银行的顾虑。

“我觉得要实现真正从理论到实践意义上的中性竞争,大家建立共同的游戏规则,在同样的游戏规则下,共同遵守,就不存在所有制的差别。”

 戴炜称,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银行间接融资是其中一部分,还是系统性的东西,有一系列的方案。首先看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有市场的问题,有自身的成本问题、税负的问题、人力成本增加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如何帮他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无论是从财税还是各方面,劳动部门,有很多的政策可以出台。第二间接融资,只是直接融资的一部分,对很多创新创业的企业,特别属于初创期企业而言,最核心方式还是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包括提出科创板,包括对原有新三板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些门槛,增加活跃度,资本市场还有很多政策可以去做。

另外对于资金的供给者,无论像商业银行也好,还是做PE的投资机构,是不是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商业的可持续性上面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现在对于小微企业的500万以下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实际就是国家对银行的一种鼓励。戴炜建议,比如说涉及到一些小微企业出现不良核销之后,是不是可以进行税收的返还,来更加激励这些银行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这方面也可以出台很多政策。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