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际经贸论坛召开,与会嘉宾探讨国内外挑战与机遇 海外资本将发挥新作用 对中国下阶段发展很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若萌 深圳报道
2018-12-13 07:0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更加深入。如何构建更和谐的国际经贸关系?当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中国该如何应对?12月11日,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主办的2018国际经贸论坛在深圳举行,就国内外新经济形势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应坚定自身发展路线,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多领域的改革及更深层次的开放,进一步调动经济增长潜力。

杜邦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司总经理黄易云认为,全球化布局可让企业具备更大灵活性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多维度合作与创新。

还有嘉宾指出,下一阶段海外资本带来的应该是金融技术、对资本市场有效配置的方法以及对稀缺金融资源的管理办法,这些对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场还举行了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表彰大会,365家企业获“2018优秀外商投资企业”称号。该评选由商务部1990年开始启动,以表彰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及深圳建设、发展做出的贡献,鼓励它们在华做大做强。

适应新常态做好自己的事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外多重挑战:外有贸易摩擦,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内部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潜在增长能力下行。

就此蔡昉在11日的论坛现场分析说,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化逆潮也不可避免。过去40年里,中国靠改革开放赢得了发展机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当今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坚定自身发展路线,“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功夫下在拉动居民消费需求(供给侧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及进一步对外开放上,让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主要不是来自需求侧,不是短期现象。我们需要适应这个新常态,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求救于刺激政策,刺激政策只能带来更糟的结果。同时还要进一步引领新常态,挖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蔡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中国企业要积极转型,比如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1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他还指出,现在中国服务业仅占比GDP的56%,要拉动中国的消费需求,企业需要向服务业转型。

杜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公司总经理黄易云则强调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认为这可以让企业具备更好的灵活性、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带来全新机遇。“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占得先机,第一就是多元化或全球化布局,方便客户,稳定供给;第二就是多维度的创新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是稳定的质量;第四就是多元化的产品、一站式的服务。”黄易云1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海外资本将带来金融技术

金融是论坛另一个热门议题。在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原香港美国商会主席孙晨看来,虽然中国现在不缺资金,已逐步从一个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国,但海外资本对中国依然十分重要,因为海外资本带来的技术将对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有关键影响。

“过去十几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实际上是WTO准入之后海外资本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带来的。下一个阶段海外资本带来的应该是金融技术、对资本市场有效配置的方法以及对稀缺金融资源的管理办法,这些对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孙晨11日在现场发言中表示,“以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和地位,中国的金融行业以后一定会像中国制造业或其他行业一样,走向世界。我觉得中国的金融行业和行业参与者还需要在国内和外资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与会嘉宾也强调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对接海外资本窗口的作用。孙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香港有国际上各个类别的最优质金融资产和配置工具,是中国的资产配置中心。海外资本配置中国时,第一站往往是香港,中国很多优秀企业通过香港上市,很多外资接触中国时从香港开始,因此香港有很多投资和盈利机遇。“希望香港以后能够在中国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继续发挥自身的窗口优势。”

(编辑:董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