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建立赋能合作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谢水旺 北京报道
2018-12-21 07:00

科技赋能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合作,时下颇为热门。作为金融科技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如何建立赋能合作新生态呢?

12月12日下午,在金融科技主题论坛上,品钛财富管理业务CEO郑毓栋、神州信息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潘志江、蚂蚁金服网商银行资深产品总监冯亮、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李勇以及平安金融壹账通零售解决方案副总经理曹雪祎等资深人士,围绕“赋能合作新生态”分享了自身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探讨如何更好赋能业务,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主持本场圆桌对话。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技赋能金融一直存在,但近年来特别突出。正如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总结的那样,近年来,科技赋能金融十分热门,原因在于,金融业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是网点、人员驱动,现在变成科技驱动,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拉大,赋能和合作带来的价值大于竞争的价值,实现双赢。

科技赋能金融近两年特别突出

“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这是当下热门话题。怎么看待金融科技赋能的趋势?趋势背后有何原因?”薛洪言首先抛出了这个问题。

品钛财富管理业务CEO郑毓栋介绍,品钛于今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要在信贷端、财富端和保险端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郑毓栋看来,如今市场热烈讨论科技赋能金融,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新的科技不断产生,而这些科技原来在实验室阶段,最近几年逐渐发展成熟,出现了成熟的商用案例,对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金融机构意识到了这一变化,想要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实现数字化业务转型;二是金融机构众多且技术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并非所有金融机构有能力自己开发新技术并在很短时间内助力业务发展,故需要一定的外部能力支持;三是也与今年以来的监管趋势有关,强调金融归金融,技术归技术,金融科技公司和诸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合趋势日渐凸显。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潘志江表示,神州信息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早已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金融是使用IT技术最广最深的行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互联网金融一度给银行业带来严峻挑战,都让大家认识到“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蚂蚁金服网商银行资深产品总监冯亮见解深刻,冯亮认为:“过去多年的金融创新都是在交易流程方面改善客户体验,而把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业务——信贷业务互联网化,是最近两年发生的,这也是我们当前为什么不断讲科技赋能的原因。

如何理解科技赋能?冯亮表示,科技赋能包含着构建生态的概念。过去商业银行通常是围绕自身构建生态,而当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之间共同演进出新的生态。

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李勇认为,科技赋能业务一直在发生,近两年特别突出,原因在于,银行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前大部分传统银行不太关注小微企业或互联网用户,但有了大数据技术后,可以更好为他们提供服务。

“传统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一个客户经理负责三四十户,已经超过他的服务能力了。但是,互联网银行(如:网商银行)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同时为上千万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这对传统银行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思维转变。”李勇坦言。

平安金融壹账通零售解决方案副总经理曹雪祎表示:“真赋能、有能赋、服务好,这是我们坚持的三个原则。”

平安金融壹账通方面判断,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的趋势一定是三个回归:回归强监管,回归场景,回归客户。金融机构的需求市场十分庞大,但是需要有机构提供合规的、有场景落地的服务,帮助双方打破能力上的不对称。

赋能者“量身定制”服务中小金融机构

在薛洪言看来,B端赋能者服务众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实力参差不齐,股份行转型金融科技比较顺利,但中小银行艰难转型,甚至挣扎,由于政策和周期性原因,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寒冬。

确实,金融科技能力要么自建,要么外部请人,但人才成本越来越高。国有大行每年有上百亿元的预算投入在IT系统上,而对于大部分四线城市的银行机构,乃至县级银行、村镇银行,无法构建庞大的技术团队。对于ABCD(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这样的前沿技术,研发投入更是数以亿计,中小银行只能望而却步。

那么,作为B端赋能者,作为科技服务提供者,如何更好服务中小金融机构呢?

回归品钛自身业务,郑毓栋表示,品钛的宗旨是服务于需要补足短板的中小金融机构和非银机构,通过咨询服务、SaaS系统服务和增值服务等一整套完整而灵活的服务体系,帮助金融机构掌握智能风控的构建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快速实现智能化业务升级。

“和传统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服务融入了对互联网和金融业务的深刻理解。从业务入手的层面看,并没有一种标准的模式或系统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我们服务信贷端的公司,有城商行、小贷机构和保理公司,不同客户的需求、监管环境、资金来源、资金成本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但这个背后有一套统一的信贷方法。”郑毓栋介绍。

郑毓栋进一步解释:“因此,帮助客户做前置业务分析的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叫SaaS+的模式,即标准化的零售金融软件系统和产品服务,加上前期的咨询分析服务和后期持续的包括流量获取、场景接入、数据分析、贷后管理在内的增值服务。这些方式也适用于理财端和保险端。”

“神州信息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基于各种成熟产品组合的解决方案,并把大数据、生物识别、分布式、微服务、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引入到现有的解决方案中,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潘志江称。

潘志江指出,银行在向互联网转型时,不仅要把传统业务线上化,还要建立自己的场景,尤其是区域性银行,要和当地的多种业态进行对接,这需要基础技术平台的支撑。神州信息推出了互联网开放平台,内置各种API、SDK,帮助银行专注与不同业务场景对接,迅速打开市场。

潘志江还称,神州信息把北上广深先进区域的银行理念和其他地区的银行(如相对偏远地区的银行机构)做分享,与他们成立创新实验室,帮助他们了解新的理念和技术发展,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起实践创新、做好金融科技。

曹雪祎介绍,传统模式下,供应商提供的是一套技术方案、一套软件、一套硬件或是开发一个项目,交货走人,这很难在业务和技术上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分析当前银行业务中的痛点,曹雪祎指出,很多银行在面对市场新业务机遇时能力不足,缺有效外部客户;缺系统,需要有一整套定制的网络信贷系统;缺服务,互联网风控体系与传统征信、按揭业务的风控截然不同;缺资金,有时候银行需要资产出表,进行资产证券化等。“这一全过程都可以用金融科技综合赋能。”

对于要开展创新业务但又业务能力不足的银行机构,平安金融壹账通从信贷产品设计、场景发掘开始合作,构建新业务,并且输出整套科技风控系统。与机构共担风险,共同拓展业务。通过联合风控、联合建模、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帮助中小银行共同培养人才。

那么,来自银行的资深人士,对科技赋能又有何思考呢?

来自网商银行的冯亮表示:“各机构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这种并存的状态恰恰给了大家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机会。我觉得彼此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基于商业上的互利共赢,才能长久。通过合作打破信息孤岛,每个机构掌握着不同的客户画像、风险识别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叠加起来,将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冯亮进一步指出:“在金融信息孤岛下,市场和客户是割裂的,机构服务好本地或个性化的客户群,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在数字化时代,这样的防护边界很难再守得住。无论是互联网机构还是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应该用开放、积极的心态拥抱数字化时代。”

李勇介绍,今年南京银行也在做一些赋能的工作,通过云平台输出技术给其他中小银行,目前已经合作了20多家。南京银行也在加快对金融科技的投入,还向鑫合金融家俱乐部一百多家中小银行分享金融科技的成果。

对于科技赋能业务,李勇坦言:“要做一个有责任的赋能者,有些技术输出,比如风控技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有待考量,整个风控模型需要长期投入,并非装个系统就可以了。”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