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数万亿养老市场开启 金融业面临巨大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潇怡 北京报道
2018-12-21 07:00

12月11日,“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在“产融共建大健康生态”保险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养老市场已经开启,为金融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齐传钧表示,从四个依据判断养老市场已经开启,前三个来自需求层面,最后一个来自供给层面。

具体来说,一是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进而带来老年人服务市场需求的急剧爆发。同样,年轻人为了应对未来养老需求,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开始加大养老基金储备力度,从而带来养老储备投资管理的需求。

二是多支柱理论基本成熟,这是世界潮流,不管是“三支柱”还是“五支柱”,其本质都是政府责任下沉,更多地为低收入者兜底,而让中高收入阶层出现保障的“相对不足”,中高收入阶层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只能靠市场,这又给市场释放了巨大的养老金管理需求。

三是社保改革重心的转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全覆盖”和“保基本”的任务。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届政府肯定是要把改革重心转向“多层次”和“可持续”上来,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四是从供给端判断,如果只有需求而没有供给,那就谈不上什么市场。近十年,国际上无论是主权养老基金还是私人养老基金,投资风格都发生很大变化,那就是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另类资产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收益非常可观。但这并不是所谓的“资产荒”导致的,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养老基金管理人可以对原先那些流动性较差、信息不对称的非标资产进行低成本管理运作,从而扩大了养老金投资的范围。

对于养老市场给金融业带来的市场空间,齐传钧介绍,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所管理的自有资金大约2万亿。同时,今年又出台了政策,将国有股的10%划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至少还会带来2万亿元增量,甚至更多。当然,这部分转持过来的国有股基本不能变现,所以为了获得现金流,光靠这部分股份的分红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资本运作,毫无疑问这将给一些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成长机会。

他还表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节余储备达5万亿,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投资已经开展了三年,但截至目前,委托投资的合同金额只有七千多亿,实际到账金额四千多亿。基本养老基金依然沉淀在各个地方,归集不上来。如果能把这部分基金的大部分拿出来投资,无疑将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齐传钧还指出,伴随着双轨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设立了职业年金,据其测算,因为制度设计的问题,本来一年大概应该有3000亿的资金增量,但是因为单位交费的部分只做记账处理,实际只有个人缴费的4%进入个人账户进行投资,每年的实际增量有1000亿左右。但即使这样,每年1000亿的增量也为市场带来稳健的、可持续的基金管理需求。

虽然面对万亿级巨大的市场蓝海,但齐传钧认为,因为目前很多概念市场依然没有搞清,未来这个市场开启规模还是会受局限。具体而言:

第一,主权养老基金是否应该尽快走向海外市场。从建立目的上来看,主权养老基金是要配置相当比例的海外资产的,用以平衡国内市场的长期系统性风险,比如老龄化风险。

第二,长期资金短期化的问题。养老基金是长期资金,本来应该采取5年和10年的考核期,但是我们的投资却是短期化的,比如一年一考核。这就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投资风格保守,即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过低;另一类是为了实现正收益,采取频繁操作,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第三,养老金教育或者金融教育或者风险教育问题。(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