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金融科技大佬献计:如何让金融既“普”又“惠”?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炎炎 北京报道
2018-12-21 07:00

2018年,国内兼顾经济稳定和去杠杆,努力寻找平衡支点,作为一度引起资本和市场狂欢的金融科技,也站在了舆论风口浪尖。金融科技应当如何撇去泡沫,脚踏实地服务于普惠事业,又应当如何管理风控,让普惠金融拥有持续造血能力呢?

12月12日,在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科技主题论坛上,“金融科技的普惠实践”圆桌对话环节中,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副总经理黄建勤、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熊福林、新网银行首席信息官李秀生、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微众银行基础科技产品部副总经理卢道和、海尔云贷副总经理刘子瑜坐而论道,共话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普惠金融。

“绿皮火车”变“动车”

金融科技改造普惠金融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效率,这也是科技赋能肉眼可见的变化。

过去从事公司金融业务、主要对接电力和煤炭等大型客户的黄建勤对此感触颇深。黄建勤介绍,过去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无论大、中、小微,基本都是一套流程,从客户提出贷款申请,到对客户进行调查,中后台部门审查、审批,再到放款,大大小小要几十个环节。通常来讲,一笔贷款从客户申请到资金到账,可能两到三个月时间,甚至更久。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非常大改变。

而农行创新的产品“微捷贷”,依托于存量客户房贷、金融资产等信息,建立风控模型,生成白名单,再主动获客。由于采用大数据技术,微捷贷是纯线上、纯信用产品,客户不用再跑银行网点,企业主可以在掌上银行完成所有的贷款申请流程,从申请到到账只有2-3分钟时间。科技赋能后,从两三个月到两三分钟。

“这种差距比动车较绿皮火车提速效率还更高。当金融科技融入传统金融机构后,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黄建勤说。

“金融科技对服务效率的提升、对人们生活的改善是非常有帮助的。”熊福林提到,他曾在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工作,当时银行柜台可以代收交通罚款,一位客户来银行交罚款时,由于停车位紧张就临时将车停在银行外的马路边,结果交完上次罚款发现车上又被贴了一张违停单。

“现在用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缴纳,低碳环保,非常便利。”熊福林在介绍光大银行生活服务类产品“云缴费”时说。

没有网点和资金优势的互联网银行更是以金融科技为立身之本。李秀生介绍道,新网银行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数字普惠”战略,因为普惠金融服务在主流金融机构中还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新网银行不像国有银行和股份行那样拥有很多明星产品,只有一个个人信贷的拳头产品“好人贷”,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客户,也通过互联网来甄别客户。

新网银行2016年12月28日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真正运营一年半的时间,与新网银行发生交易的客户数已经达到1800万。

“一个新的机构,通过特别短的时间的努力,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可以迅速触达到非常庞大的客户群体,而我们在传统模式下靠人力、靠网点触达客户,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触达的客户仅仅是千万级的,真正活跃才是百万级的。”李秀生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超级APP的背景支持,也能够达到这样的量级,其实是非常惊人的。”

卢道和介绍,微众银行在ABCD(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的金融科技能力支撑下,成为一家敏捷银行,在传统银行里提出需求到上线,标准流程预计要两个月,但微众现在最快可以做到与外部合作机构双方领导见面谈意向,到最后双方合作全新产品上线仅用11天。过去传统银行基于主机的核心业务系统扩容正常要半年到两年时间,现在在微众的分布式核心系统中最快仅用两天,就扩容至额外可多支撑1200万客户的水平。

“作为科技人员,金融科技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可以更快地响应业务,响应市场。”卢道和表示,科技支撑下的敏捷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客户体验的提升,最终也是将客户最主要的成本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业务产品的风险,最终是科技使金融“既普又惠”。

周治翰则有些“忆苦思甜”,“十年前,小企业需要提交很多纸质材料,效率低,放款慢。物流承运商都是卡车司机,在全国各地奔波时,提交材料很困难,而现在可以通过电子签约和信息化的方式,不用去网点亲自贷款。”

技术如何助力风控“守门”

互联网让信贷效率加快,但相应地,也把风险放大。一旦风控缺乏核心技术“守门”,则有可能让不法分子频频“破门”。对此,圆桌嘉宾们也各出奇招,对风险严防死守。

金融必须做好风险管理。何谓风险?熊福林分享了“风险”一词的来历:我们经常说水火无情,那么人们为什么习惯用“风险”这个词,而不用“水险”或“火险”呢?据说,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希望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而去、满载而归。而在长期的出海活动中,他们深深体会到“风”是最难预测、最难确定的,“风”即意味着“险”。

熊福林表示,一方面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金融风险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复杂性和影响性等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及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等,还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既要高度重视和控制风险,又要充分运用新的科技手段预防和管理风险。因此,在做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风险问题,只有把风险防范好、管理好,才能够保障金融的稳定和安全。

加强风险管控、实现普惠金融也需要社会的配合和支持。熊福林建议,应建立健全征信体系,惩治不讲信用、不讲诚信的“老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能一人感冒,而让全国人民吃药。比如手机号码的严格实名制并实现这一信息的社会共享问题,对“老赖们”的协同控制和管理的问题(不让其坐高铁、不让其坐飞机、不让其住酒店,让其行旅不便、无处藏身)。

黄建勤表示,过去小微企业依靠财务报表再做调查、审查报告,但小微企业财务报表规范性本身就有待提高,这样不太规范的财务报表拿去做分析、决策,得到的结论可能就会导致信贷风险。而引入金融科技手段,利用企业纳税数据,又如制造业的用水、用电数据,有多年的数据监测以及监测数据变动,庞大的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客户筛选模型,这样得到的更贴近企业的真实情况。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模式,都要解决信贷管理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黄建勤称,不同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广阔领域中都能基于风险偏好找到各自的定位。以农业银行来说,近几年农行在供应链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出的“数据网贷”产品,将银行系统和产业链核心企业ERP(企业资源管理)对接,用供应链上的交易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开发出“数据网贷”产品,已经和35个大型企业开展业务合作,累计发放2万多笔贷款,贷款余额80多亿元。

不过,黄建勤指出,普惠金融业务模式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其收益能否覆盖风险和成本,是否真正实现商业可持续。“数据网贷”开展多年的不良率不到0.1%;“微捷贷”开展时间较短,目前没有不良。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周治翰表示,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完备的情况很普遍,在核实财务报表不完备的中小企业的真实交易数据时,可以通过对接企业的ERP系统来解决,因为给核心企业供货的数据基本比较固定,也可以多方交叉验证,造假难度高。

但他也指出,仅对接一个核心企业的ERP系统也是不够的,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一个小企业同时为多家供应商供货时,也不能仅仅凭借一个核心企业的ERP数据去判断整个供应链的风险,而要建立专业化平台,尽可能多地掌握核心企业数据,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研判。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生存的圈子,对圈子了解得越多,做信贷决策的时候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越少。”

因此,开鑫金服先期选择2-3个行业深入进去,专门为具体行业定制供应链金融系统。周治翰表示,在国外,有为特定行业服务的机构,专门为银行风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也许以后在中国也会涌现这一类机构,用金融科技去解决2B金融服务的难题。

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风控上,刘子瑜表示,信用风险是普惠金融服务机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但宏观经济的风险,由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合规性要求,欺诈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五大风险暂时无法通过技术手段隔绝。尤其在特殊的经济、金融周期中,过去熟悉的客户群体的违约表现也会突破其自然违约水平,这时就很难做出稳固的评分模型。在这些阶段中,不能百分百依赖技术,还要将经验、历史周期结合起来管理风险;从系统、非系统角度去管理风险。

技术同样为风控手段带来新的工具。刘子瑜介绍,个体工商户是普惠金融领域重要的客户群体。德国IPC(小微企业信贷技术)非常注重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睦;在实体经营场所考察中,看是否有赌博的工具,这些是个体工商户是否可能违约的重要指标。但现在,通过用户授权,多维度地信息分析技术手段可以将这些风险特征用其他信息替代。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