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未跟随加息 未来逆回购、MLF利率或下调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奇 北京报道
2018-12-21 07:00

12月20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加息,中国央行并未跟进。

当日,央行开展1200亿元7天、3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保持在2.55%、2.70%不变。当天无逆回购到期,流动性净投放1500亿元。此前一天,央行创设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支持民营、小微,并“定向降息”15BP。

可见,在美联储加息之际,中国央行在“定向降息”,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中国央行的操作逻辑比较明确,货币政策以国内基本面为准,中美经济基本面并不相同。”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12月20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时值年末,市场流动性亦备受关注,自本周一重启逆回购操作以来,央行在四天内实现5500亿元流动性净投放,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图明显,资金面平稳跨年可期。有分析人士认为,年底最紧时点已过。

央行日前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逆回购利率未变

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3点,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2.25%-2.5%区间,这是美联储年内的第四次加息。

20日上午,央行开展的公开市场操作显示,逆回购利率并未变化,7天逆回购利率仍是2.55%。不仅如此,在美联储公布议息决议的前夜,中国央行宣布创设TMLF,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此举被市场称为“定向降息”。

“中美经济基本面不一,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也很正常。”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12月20日对记者表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独立性,要以本国的经济基本面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现阶段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需要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同时通胀保持在温和水平、杠杆率水平已基本稳定,给了货币政策一定的宽松空间。”

其实央行行长易纲12月13日在长安讲坛上给出了权威的货币政策思路。

他说,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比如说国内经济出现一些下行压力和信用收缩,就需要有略微宽松一些的货币条件,但如果太宽松、利率太低的话就会影响汇率,所以要考虑外部均衡,要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找到一个平衡点。

“美联储现在正处在加息周期,但我国经济有一定的下行压力,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的矛盾。这时候要以内部均衡为主兼顾外部均衡来找到平衡点,这实际上也是最优的平衡点。”易纲称。

唐建伟认为,明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压力会比今年小。美联储本次加息后,10年期美债利率走低,这显示大家担心的中美利差扩大不是问题;同时利率走低也说明大家预期未来美国经济会走弱。

本次加息点阵图也表明,明年美联储的加息次数由三次回落为两次。“实际上,美联储已经放慢了脚步,分歧是短暂的,明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一轮全球宽松即将到来。”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

短期资金价格走低

12月20日,央行开展1200亿元7天、3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流动性净投放15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短期资金价格走低,跨年资金价格整体在4%左右。具体而言,DR001下跌9BP报2.55%,DR007下跌4BP报2.64%,DR014上行30BP报3.34%,DR1M上行29BP报4.16%。

“今天年内资金比较宽松,借隔夜和7天都是秒平。”一位农商行交易员12月20日称,“跨年资金价格也比较合理,在4%左右,已经比较低了,前几天跨年价格都在5%左右。”

自本周一(17日)央行重启逆回购以来,连续4日已经净投放5500亿元流动性,呵护流动性意图明显。甚至在12月19日,央行一反常态公告称,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明明认为,流动性跨年安排已经拉开序幕,年底最紧时点已过。

基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年货币政策会稳健偏松,中国央行存在多次降准的可能。一是对冲外汇占款连续下滑,补充基础货币;二是通过定向降准畅通传导机制;三是置换MLF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金融机构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温彬认为,本次TMLF降低15BP,可能也存在前瞻性含义,未来逆回购、MLF利率还存在下调可能。“降成本无非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降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降低银行系统的资金成本,基准利率不动,如果银行上浮区间收窄,实际也是降低了实体成本。目前来看,可能会优先降低逆回购、MLF利率,进而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

唐建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关键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放再多流动性不能进入实体经济也达不到政策效果。他认为,导致目前“宽货币”不能向“宽信用”传导,主要有以下几个阻碍:

一是央行投放的流动性都是短期限的,在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的监管要求下,限制了商业银行投放低流动性长期贷款的能力。

二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流动性,最后都变成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由于受到同业负债不能超过总负债三分之一的限制,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宽松及利率走低(宽货币)无法向贷款规模及利率传导(宽信用)。

三是资管新规出台之后,为遵守新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将原来表外的非标资产转回表内,而表外资产回归表内将占用新增信贷额度同时占用资本,银行就有补充资本的压力。在目前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较少的背景下,资本金压力也会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

“要打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需要在以上监管指标和相关政策方面做些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唐建伟称。

(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gzj@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