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粗暴手段,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污染攻坚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危昱萍 北京报道
2018-12-21 18:29

据新华社报道,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今年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明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今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将其评价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的历史性盛会”。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出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部署安排。

而后,环境部、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委都出台了相关落实措施。

例如环境部提出,3年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七场标志性重大战役。

《交通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开展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等多项重点任务,到2020年实现“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的目标。

地方则纷纷出台未来三年污染攻坚战行动计划,并提出了一些高于国家标准的生态环保指标。例如,广东提出到2020年,将PM2.5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并开启广东省迈向空气质量改善第二阶段目标,即PM2.5低于25微克/立方米。

根据环境部部长李干杰12月15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的讲话,今年前11个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6.5%、11.1%。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增至73.5%,劣Ⅴ类降至5.0%。

明年则是“蓝天保卫战”的关键阶段,多地将实施新出台或修订的大气法规,从法律基础保障2020年目标。

会议提到的“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记者分析认为,与环保“一刀切”有关。李干杰曾指出,“一刀切”指的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否违法还是合法,一竿子打下去,一律进行关停的做法。他曾表示,“绝不允许这样的乱作为来损害影响我们的中央环保督察的大局”。

今年部署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就聚焦了“一刀切”等督察整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学者曾总结称,地方环保“一刀切”主要包括五类具体情形:平时不作为,临时抱佛脚,突击整改“一刀切”;责任不落实,“掩耳盗铃”式停业,逃避问责;难题不解决,披上“环保”外衣,借题发挥乱作为;标准不明确,以点概面,连带打击;施策不科学,不分类指导,要求不切实际。

为此,环境部,河北、江苏、重庆、陕西等多个地方,都出台了禁止环保“一刀切”的相关政策。例如陕西提出,小微企业只要达标排放应当支持发展,不产生污染的企业不得列入“散乱污”。

河北、江苏、天津、唐山、邯郸、郑州、临汾等地,都在今年秋冬采暖季期间施行差异化错峰生产方案,摒弃了以往“一律限产50%”等做法。

除了环保督查带来的限产、限排、关停等“大棒”措施外,一些地方正转向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政府从执法者转变为服务者。这种理念的转变,率先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以更弹性的管理手段来帮助企业进行环境升级。

因此,“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的提法,或意味着为企业服务的地方经验,将得到推广。行政手段外,政府和市场参与的经济手段将得到加强。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