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娃”是带孩子到更高处俯瞰世界
上个月,我家“遛娃”最常去处——附近商场里的儿童室内游乐园涨价了,以前半年卡800多元,现在变成季卡800多,还取消了半年卡和年卡。
涨价一倍,显然是抓住了家长的心理:为了孩子,贵点也忍了。中国大部分家长还是,宁愿自己消费降级,也不能在孩子花费上节省。
吸引孩子的地方几乎大小通“赢”。这种室内小型游乐园,客单价较低,客流量高,现金流好;大IP如上海迪士尼,客单价中等偏上,客流量依旧很高;三亚·亚特兰蒂斯这种新业态度假产品,客单价2000元左右,但2018年第三季度入住率也达到73%。
说到底还是城市小孩可以玩的东西实在太少。哪怕在商场里开放的空间里摆一个桌子捏橡皮泥,或者玩具摊摆一个台子试玩,都一直会有孩子过去玩上半天。
说到经济下行,钱建农、梁建章、季琦这些文旅业的大佬近期都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过,经济下行带来的不是消费降级而是分级。对于亲子客群来说,哪怕收入减少,需求还是存在,同时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会打折,好产品不愁流量,甚至持续的流量。
这个持续流量表面看来自连锁化品牌的固定动作或者会员系统,实际上深层次是两个方面,一个是IP,另一个是教育。这两个方面也恰恰是文旅和玩具零售这两个看似不同的细分市场中不谋而合的共性。
IP的作用在于不管是传统玩具零售商的内容导流,还是玩具品牌商向娱乐体验公司转型,抑或是旅游企业近年来关注的IP群的全产业链开发,甚至影视公司布局线下主题公园,都证明了IP对大人和小孩共同的吸引力。
教育则起着更为宽泛的作用。玩具零售商认为中国家长应该多重视玩具的教育价值,中国亲子文旅项目也被认为缺乏通识教育挖掘,这里的教育不是说背多少唐诗宋词,会算多少加减法,而是应对未来的能力。
世界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说过一句话,她说,现在的孩子未来必将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但人类对比人工智能的巨大优势在于能综合各学科,建立世界的全景模型。所以,所谓“遛娃”经济,就是满足带孩子到更高地方俯瞰世界的心愿,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