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 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将有助于中国扩大内需,实现内生性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可见,内需已经成为决定力量,而其中以消费为顶梁柱。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因为有14亿人口,其中又有3亿左右的中产阶级。只要中国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同时改善环境,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国内需求可以起到持续拉动中国经济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经济过度由债务驱动,即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不断增加杠杆进行投资,以维持高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支持不断增加投资,地方政府从经济创造的财富中获取较多,除了税费之外,还有很大的土地财政收入。人们承受比较高的税费和高房价(高地价相当于税收),劳动力收入所占GDP的比例偏低,因此,经济机构长期失衡:投资过多,而消费偏少,从而刺激了更多出口。
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投资需要更大规模的债务融资,因此,为了支撑更多的政府投资,中国的货币利率长期被压低,用来降低政府与国企的融资成本。但是,长期的低利率与大规模的债务投放,会形成事实上的通胀。在一个长期低利率与通胀并存的环境里,对居民储蓄是极为不利的,也就是会降低其消费能力。而为了避免储蓄贬值,形成了大规模投资房产的需求,导致房价大涨。房价(包括租金)过高又让那些没有房屋的居民在居住方面支付更多,从而进一步抑制了消费。
与此同时,中国在公共领域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人们在教育、医疗、育幼等领域花费较多,而且还要储备养老。这必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支出结构,限制其消费能力。比如,目前公立幼儿园的比例仍然较低,这意味着城市居民需要很高的养育成本,要么高价雇请保姆,要么母亲辞职回家看护孩子,私立幼儿园的收费也过高。这令育幼支出过大,不仅影响消费,更影响生育意愿。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看,2019年将逐步解决以上大部分问题,从而提高中国民众的消费能力。首先,2019年开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到5000元,并推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其中包括育儿、教育、医疗、养老、按揭等内容,一般有孩子的家庭可免征数据较大,这意味着较低收入者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中产阶级则会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根据计算,这将会使他们具有很高的获得感。如果考虑到即将降低社保费率,大部分工薪阶层都将增加收入,从而支持更多消费。
其次,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的目标,这将有助于降低大部分家庭幼儿的入园费用。相关部门也在推进小学教育改革,避免为了小升初择校而花费巨额费用在校外进行辅导。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改革医疗领域,比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药价等,从而降低人们的医疗支出。会议也要求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其三,继续推进城市化率将有利于扩大消费。目前,推进城市化的主要障碍是过高的房价,房价过高抑制了没有买房以及按揭压力过大的家庭进行消费。为了降低居住成本,同时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城市,会议要求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也就是提供租赁房屋的规模。最新修法允许集体土地直接入市将会为城市提供更多低价长租公寓。
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1亿农民工落户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区域协调政策之下,应该推动一些城市群发展,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吸纳更多人口落户。
可以看出,中国正在为更多人口进入城市做好准备,与此同时,降低税费以及社保费率,增加社会保障福利水平,通过土地改革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降低居住成本,实现居者有其屋。这一系列政策将扭转过去政府收入过多以及社会保障支出过少的问题,让人们收入更多,社会保障水平更高,能够“有钱花、敢花钱”,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改善经济结构,实现内生良性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