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新三板+h”股首家破冰 分析称需认清两市场差异

投资快报 孙宁
2018-12-27 00:30

12月24日,首只 “新三板+H”架构股票诞生,新三板挂牌企业君实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赴港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的情况频频发生,而君实生物首日大涨超20%,股价表现算是“惊艳”。首家“新三板+H股”破冰的同时,24日下午,全国股转系统也明确了发行H股的挂牌公司停复牌和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业绩方面,多数计划在港股上市的新三板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业内人士指出,考虑港股与内地资本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企业是否适合在港上市需谨慎判断。

君实生物新三板+h股首家破冰

12月24日,君实生物-B(01877)在香港正式敲响上市,新三板迎来了首家“新三板+H”股企业。

自今年4月21日,港交所与全国股转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出“新三板+H股”政策以来,新三板市场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君实生物成功挂牌港股是新三板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也意味着“新三板+H股”的模式已经走出成功的范本。

12月24日,君实生物外资股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截至收盘,君实生物-B(01877)报收23.750元/股,较发行价上涨22.55%,港股市值37.74亿港元,总市值181亿。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赴港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的情况频频发生,而君实生物首日大涨超20%,股价表现算是“惊艳”。

近期在香港挂牌上市的生物制药股接连破发。8月1日上市的歌礼制药(01672.HK)招股价为14港元,但12月24日收盘报5.97港元,股价累计下挫超过50%。8月8日上市的百济神州(06160.HK)股价上市以来一路下滑,24日股价收报78.15港元,相比108港元的招股价下跌超25%。9月14日上市的华领医药(02552.HK)虽然股价跌幅较小,不过同样也未能摆脱破发命运。业内人士认为,君实生物周一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逆风起舞。

君实生物在港股上市之后业务方面将会如何布局,值得许多人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主营创新药的发现、研发、临床研究以及商业化,目前的核心研究领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日,君实生物的在研生物药品覆盖四大类疾病,分别是肿瘤、代谢疾病、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神经性疾病,其中肿瘤的免疫疗法药品研发是君实生物管线布局的重点。

股转明确监管要求

对于君实生物上市首日的表现,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彭海表示:“从开盘情况来看,君实生物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度。作为正宗的3+H股,君实生物的上市有助于扩大影响力。”

首家“新三板+H股”破冰的同时,24日下午,全国股转系统也明确了发行H股的挂牌公司停复牌和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

全国股转系统发言人表示,发行H股的挂牌公司拟申请股票在香港联交所停牌的,应当及时向全国股转公司报告停牌的事项和原因。如相关事项属于全国股转系统规定的停牌事由的,挂牌公司应及时向全国股转公司申请同时停牌。停牌事由消除后,挂牌公司应及时向全国股转公司申请复牌。

在君实生物之后,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借力“3+H”新政,在新三板与香港两地市场挂牌上市。12月17日,盛世大联(831566)发行H股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成为继君实生物、成大生物之后,第三家获证监会核准的新三板公司。中国证监会核准盛世大联发行不超过4903万股H股,完成发行后,公司可以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至此,继君实生物(833330.OC)、成大生物(831550.OC)、盛世大联(831566.OC)、中国康富(833499.OC)、汇量科技(834299.OC)、寰烁股份(832773.OC)、新眼光(430140.OC)、九生堂(830833.OC)、易销科技(831114.OC)、赛特斯(832800.OC)等多家公开宣新三板挂牌企业布赴港上市。其中,已摘牌退市的华图教育等多家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报材料。

认清两地市场差异

业绩方面,多数计划在港股上市的新三板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业内人士指出,考虑港股与内地资本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企业是否适合在港上市需谨慎判断。

比较突出的是上市费用较高。彭海指出,港股上市发行费用主要包括中介机构费用、发行与交易所费用和推广辅助费用。其中,中介机构费用占比最大,占总费用九成以上。“净利润足够支付IPO费用,并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的公司在新三板市场并不常见。赴港股上市对于大多数新三板企业而言,是一项风险较高的选择。”

从上市路径看,在新三板保持挂牌身份的同时在港股IPO是目前拟赴港上市新三板企业的主要路径。“新三板+H股”模式下,企业不必承担高昂的私有化成本,即可实现两地挂牌和上市融资的功能,因此受到企业青睐。从目前情况看,成大生物、君实生物、赛特斯、盛世大联、九生堂等公司均选择了这种模式。

一般采用H股、红筹股和买壳上市的公司,都是经济实力较强大的企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众多的、具有发展前景、但是又达不到A股标准的中小型企业,这部分企业大多申请挂牌新三板。

但新三板面临着流动性差的弊端,已出现较多摘牌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促进新三板企业发展,增加其资金流动性,4月21日,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宣布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开启新三板+H股的时代。

力鼎资本CEO高凤勇则提出,以下四类新三板公司应该重视此次新三板+H股的机会。他表示:“一是净利润水平在5亿人民币左右,并且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A股上市的传统行业公司(含A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二是部分特定行业中,净利润水平较大,但是短期内较难在A股上市的公司,比如影视、手游、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公司;三是收入规模和用户规模大,但是尚未形成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四是受制于外汇管制,但是确实有境外募资和投资需求的公司。”

本文来源财富动力网,未经财富动力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合作请联系:周先生(020-6621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