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中国就业市场亟须提升劳动力素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12-27 07:00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次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稳就业”也被列为“六个稳”之首,此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就业的影响应高度重视,必须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

12月25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就业总量达到新高峰,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目标。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持续下降几百万的情况下,就业总量达到新高。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是多年来的最低点。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就业形势可能发生变化,而且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即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性大幅提高的市场环境,必然会引发市场一系列重组行为,而且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劳动力素质的依赖高于数量,智能自动化将取代更多人工就业。

最近一个时期,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企业出现一些裁员现象。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以及地产等企业裁员相当程度上是“去泡沫”表现,在过去几年,经济出现脱实向虚趋势,为了避免虚拟经济泡沫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主动“去泡沫”。比如金融领域套利活动频发,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就会导致一些企业业绩下滑,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互联网创业不计成本的扩张也放缓,很多企业本身并不创造盈利。在这些领域大量就业是泡沫的产物,最终必然会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相当一部分是由投资驱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低端供给与需求。在这样的市场中,大部分企业都能够生存,大部分人都能找到工作。因为市场竞争不够,无法让企业充分优胜劣汰,劳动力也因为供给紧张而不断提高工资,即使其技能和效率并未提高。

现在,中国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这就意味着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会倒闭,那些没有效率的劳动力会失业,市场将向那些获胜的优质企业集中。

这个过程是必然要承受一些阵痛。中国劳动力将会被促使专注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与服务水平,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保住工作岗位,人们将会因为自己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过去十几年,保增长的做法事实上造成用高成本维护“就业稳定”,过于稳定的状态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又导致一些人不思进取,不管是做生意、做企业还是打工,刺激制造的繁荣让人迷失,就像某些赚取巨额高薪的金融工作者,仅仅从事套利,而非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创造价值。

应当说,市场优胜劣汰效应必然会让一部分技不如人的人失业,就业市场将出现分化,优胜者将得到高工资的奖励,而失败者将会出现收入降级。因此,追求效率的高端服务业将会出现一部分人失业,低端制造业中大量中小企业可能会倒闭,从而导致它们的制造业工人失业,这些人最终会涌向中低端服务业市场。

为这些人提供就业的市场主要是服务业,而这必须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刺激国内消费,吸收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好处是,不会像第二产业那样重资本并形成过剩产能,而是低投入但会提供更多就业。因此,2019年稳定就业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刺激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同时,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通过提高中产阶层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养老等为内容的服务业,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形成新的市场热点,提供更多就业。中国不能回到过去依靠基建和地产投资维持经济增长与就业稳定的老路,因为债务驱动不可持续,相反会形成资产泡沫与通胀,不利于消费环境,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数量日益减少,在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重视经济增长质量转型的过程中,暂时的失业问题不必过度夸大,因为中国市场潜力足够大,最终需要担忧的是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2019年中国推动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性市场体系会带来一些暂时的失业问题,但长远看,中国比较大的挑战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因此,2019年政府应该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同时针对失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免费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与劳动素质,为他们重新进入就业市场提供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