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迎来创新的春天需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韩自强
2019-01-08 19:2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今年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值得重视的是,今年奖金扩大到800万,突破历史新高,而且是完全归个人支配,充分体现了“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了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但是另一个值得重视问题的是,这已经是连续两年最高科技奖颁给工程领域。基础研究领域连续空缺,这不能不说遗憾。最高科技奖自设立以来,一直是工程领域占有,这也说明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我们工程技术能力。

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目前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欧盟国家平均值,在发展中国家遥遥领先。很多重要科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基础研究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领域非常重要的力量,但是我们仍然缺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科技政策角度而言,科技创新的活力,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而其中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以及科技评价制度是最为核心的内容。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条改革任务,这是科技体制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此外,党中央、国务院还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给科技工作者更大的自由度,从而从世界科技大国,走向强国。从现实而言,我们改革任务还很重,还需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工作者的活力。

(作者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