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质押盘双悬背后: 券商2019年突围路径猜想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维 北京报道
2019-01-11 07:00

对于不少证券公司而言,从2018年向2019年的过渡,可能是风险与创新并存的十字路口。

对于不少证券公司而言,从2018年向2019年的过渡,可能是风险与创新并存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券商在股票质押风险的纾解下似乎“松了一口气”,但2019年的股权质押、信用债等到期风险也在行业头顶高悬,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注册制改革、科创板设立以及可转债并购等更丰富的创新金融工具,也在为其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券商2019年在综合金融服务、资产配置、可转债、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将获得更大的业务突破。虽然行业估值在2018年逐渐下行并遭遇业绩压力,但伴随着资本市场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愈加明显,而当前的证券行业的成长也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存量风险高悬

证券业的估值是行业内在风险的体现。

截至2019年1月10日,近一年来,中证证券公司指数累计下跌超过20%,下跌幅度较同期万得全A高出700个BP,而行业平均滚动市盈率和市净率也分别低至25.90倍和1.33倍。

估值下行是业绩增速的快速回落的直接结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披露2018年前11月度数据的54家券商(含专业子公司)中,业绩出现下滑的多达37家,而下滑幅度超过20%的达22家。

估值和业绩的双杀下,证券行业的基本面是否已经进入底部,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行业内的诸多风险仍然被视为悬在行业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2018年频繁暴露且仍未完全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为例,记者月初从监管部门获悉,截至11月底,A股市场触及平仓线市值的详细数字约为7000亿元,对应融资额则约在6000亿元至7000亿元。

而据监管人士估算,在2018年证券行业及部分地方政府的联合纾困下,截至11月底全系统纾困资金约为5000亿,对风险暴露规模实现了大比例覆盖,前11月实际平仓金额仅有98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股权质押仍然面临着大股东财务状况、地方政府纾困能力和标的股票市值变化的等多重风险。

“一些大股东的业绩处于下滑轨道,财务状况并不好,还有一些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地方财政本身就存在债务问题,支援能力比较有限。”北京一家中字头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还有一些质押股可能还会面临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对于股权质押风险化解的难点,监管方面亦有所坦露。2018年12月8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指出,股票质押风险的化解可能仍需“长期反复的波折”,其中一项重要风险在于2019年部分存量质押盘合同到期的续期问题。

“由于快速下跌导致补仓的风险已经暂时得到缓解,但2019年的到期风险仍需警惕。”孙念瑞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ioce统计发现,重要股东股票质押解压日期在2019年年内的笔数多达7740笔,涉及参考市值高达1.53万亿,这无疑会给股票质押业务带来新的挑战。

“之前的风险更多是市场风险,因为股价超跌引起的补仓问题;而到期的融资违约则是信用风险的暴露。”1月7日,一家中型券商信用交易部人指出,“如果资金融出机构是银行、券商这些持牌机构,面对风险时有可能会有来自监管方面的处置引导,但如果是中小民间金融机构,那么在二级市场进行抛售处置将成为其不得已的选择。”

此外,信用债的到期风险以及民营企业信用债的扩容也成为一些债承人士的潜在担忧。据国金证券估算,2019年进入回收期的债券余额就达2.02万亿元,而到期信用债总量达4.49万亿。

“洛娃等民企债券出问题后,2019年信用债的到期将会成为一个潜在隐患。”北京一家大型券商债承经理表示,“如果兑付出问题承销券商可能会被扣分甚至影响到风险资本额度。”

未来机遇仍存

风险压顶背后,券商的业务创新也乏善可陈,但多位券商人士认为,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券商也有望从中捕获更多趋势性的业务机会。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还将资本市场的改革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指出,“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预期背后,一方面增量资金进来将会给券商带来更大的经纪业务市场,同时注册制、交易制度改革将会给投行业务形成推动作用。”

“自从2015年股灾之后,券商就已经不再是创新业务为主了,而主要任务是防范化解风险,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又对券商供给更多直接融资功能提出了客观要求。”华北一家拟IPO券商董秘也表示。

“实际上业务结构层面的创新比较有限,更多是顺应政策和市场趋势,比如可转债并购、科创板的IPO项目储备等。” 上述董秘坦言。

事实上,除头部券商外,不少中小券商也在挖掘可转债并购以及积极储备科创板项目。

“可转债并购解决了之前发行人的很多痛点,我们视为2019年的业务突破点。”北京一家中型拟IPO券商投行人士称,“科创板的第一批挂牌可能赶不上了,但这个机制将会大概率常态化,我们也在为后续的机会储备项目。”

与此同时,也有券商在把握信用风险频发下的破产重组、不良资产处置机会。

“一些上市公司的经营问题,可能会成为金融机构的机会,比如有的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可能会有纾困甚至重组的需求,而这时候券商的作用也将会被体现。”前述非银金融分析师指出,“另外一些超跌的好公司股票质押处置的转让,也有望成为券商低价投资上市公司的机会。”(作者微信:lw8346860)

(编辑:李新江)

李维

资深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版块资深记者。致力于证券行业、资产管理、金融创新领域的报道和研究。2015年获评“南方报业年度记者”;2016年发布撰写多篇报告,并接受来自路透社、中国经营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