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松货币”效果未显,“宽信用”尚需“宽财政”

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沈建光
2019-01-15 20:48

12月新增贷款同比大增,但主要体现在票据融资,实体融资需求仍旧疲软。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较11月环比减少1700亿元,同比则多增4956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976亿元,占新增贷款仍不足20%;票据融资大幅新增3395亿,原因很可能是在实体贷款需求不强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偏好仍然很低,其更倾向于使用较为灵活的票据资产来调配贷款额度。整体来看,企业层面的数据仍指向融资需求不振。

12月社融数据疲软,去杠杆影响仍在。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新口径)仅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9.8%,比去年同期下滑7.5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下降2244、509、1023亿元,显示尽管去杠杆转为稳杠杆,但表外融资仍未改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362亿元,同比减少487亿元;今年专项债已在7、8、9月份集中投放,在11月的负值之后,12月专项债重新回正,与基建发力有关,考虑2019年1.35亿专项债提前下达,未来专项债发行将提速。

12月股市与债市融资经历“冰火两重天”。12月企业债券继续放量发行,净融资3703亿元,同比增加3360亿元,与当前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资金面较为充裕、市场利率保持低位降低了融资成本有关,加上政策面支持力度较大,企业发债及金融机构配置意愿高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仅为131亿元,同比减少661亿元,与发行审批节奏从严和近期股市持续低迷有关。

综上,虽然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万亿,但社融增速保持在10%以下,中长期贷款需求仍旧不足,显示实体融资仍然低迷。与此同时,1月8日反映流动性松紧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之一的Shibor隔夜利率曾一度降至1.4%,显示银行间流动性仍然充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当前困扰政策效果的重要原因。

展望未来,若想从“宽货币”到“宽信用”,除了货币政策宽松以外,我们认为,还需要与结构性改革相配合。切实地减税降费提振企业信心,恢复企业盈利水平十分关键。可以看到,新年开局,决策层已经在小企业普惠减税方面力度有所加大。除此以外,未来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率也十分必要,建议未来在规范社保缴纳背景下,全面降低当前企业较高的社保税负,并且加大国企分红补充社保等,切实做好减税举措,通过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帮助中国经济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

免责声明:21财经APP金V头条提供的专栏作者署名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21财经立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相关内容所涉及的投资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沈建光

经济学家

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