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协委员支招:“争取在深圳设立央行南方总部 协调大湾区金融工作”

南方都市报
2019-01-18 15:48

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近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强调,今年深圳要“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深圳两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针对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在科创、金融、人才等方面面临的现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为深圳支招。

金融:争取在深成立湾区金融发展协调办

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金融重镇,以及港交所和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汇聚全球众多的银行、保险、证券、风投基金等,金融区域优势凸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一直在大力推动金融业做强做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一些学者甚至提出,香港与深圳可以发挥不同的优势,共建国际金融中心。无论如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未来粤港澳的金融合作有望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在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上,深圳市政协常委、民革深圳市委会副主委、福田区副区长何杰就深圳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提出了多项意见。在他看来,深圳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金融合作关系到金融安全、境内外体制的对接等重大问题,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加以解决;金融合作的具体领域还有待探讨;金融人才的合作培养还亟待加强。

“在顶层设计上,要努力争取在深圳设立人民银行南方总部,协调大湾区金融工作,南方总部的职责还要助力‘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何杰建议,要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建立金融监管及协调机制,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监管水平。

何杰建议,还要争取选派代表,列席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及时汇报大湾区金融合作工作,争取金稳委每年能讨论一两次大湾区金融合作的议题;争取在深圳市成立大湾区金融发展协调办公室,由人行南方总部牵头,广东省及各地市与港澳金融部门共同组成,统筹制定大湾区金融发展规划、协调金融监管。

加强湾区“金融+”跨境合作

就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何杰还建议,要依托前海深化内地对港澳金融产品服务的开放水平,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降低对港澳机构的行业准入门槛,放宽对港澳金融机构在企业注册、股份比例、经营范围和资质认定等方面的限制。积极对接“一行两会”,争取将深圳作为“监管科技”、“监管沙盒”的试验区,建立起全国性跨境反欺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反逃税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合作机制,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就金融合作具体领域方面,何杰建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与专门服务业的跨境合作,推动金融产业服务好实体经济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要利用好“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这一引擎,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共享,鼓励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深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公司),促进深港澳三地就区块链等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搭建、互认进行合作与探索。

人才培养方面,建议统筹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在深创办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或依托现有高校,围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社会影响力金融产业,建立学科,招收学生。

科创:大力争取专利项目落地深圳

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在科创方面也必须更有担当、更有作为。近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作为重点工作,加快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目前深圳正在重点推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深圳在发展科创方面还需要“补什么课”、“如何补课”?

在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李子刚提出,深圳的国际化创新之路有亮眼的成绩,但目前深圳面对着外部形势的压力,以及内部的营商成本、生活成本抬升,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创新之都,在面临重大机遇情况下,也面临严峻挑战。

李子刚认为,深圳在全球科创网络中的合作与共生能力还不足。比如,目前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逾1 .3万家,但深圳企业在境外新设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企业数量则很少,可以反映出深圳在全球科创网络的布局与深圳建设国际化创新之都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他建议,深圳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全球商业贸易网络,在其上扩展和叠加技术扩散和转移网络,包括鼓励更多创新型国家与地区在深圳设立科技商务办公室或技术扩散中心;鼓励更多国内外科技公司在深圳设立代表处或研发中心;筛选和收购优质的初始科技项目,大力争取专利项目落地深圳,团队来深圳创业,以专利和人才结合的方式引进新的增长点等。

李子刚还建议,强化深圳源头创新能力,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家战略性科技资源的空间布局向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政策倾斜,使研发基础进一步与产业创新中心相对接。

深港共建“科创双中心”整合科技资源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是核心领域,深圳与香港之间,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如何共赢?

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中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港应合作共建“科创双中心”。深圳创新活跃,在诸多应用技术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在某些领域已是创新引领者和产业推动者,但深圳的创新需要提高源头创新、基础研究和战略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等制约因素。而香港拥有多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科研基础较好,但产业结构和市场较小等因素制约了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

在郭万达看来,深港共建“科创双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全球创新集群的需要,“深圳+香港”的创新能力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需要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整合科技资源,促进深港科研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政策的对接。

郭万达建议,要抓住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河套地区)列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建设规划的机遇,争取探索实行“科研自由港”政策。实行与科研及辅助相关的人才、资金、设备、技术、信息、数据等可以跨境便捷流动。建立跨境合作机制,包括探索人员通关专用通道的便利措施,简化研发用途设备和样本样品进出口手续,实行科技资金跨境流动监管改革,探索科研人员更方便使用国际互联网的办法等。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