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初创公司数量年增18% 创新创业气氛渐浓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若萌 香港报道
2019-01-26 07:00

根据创业节期间香港投资推广署发布的数据,香港的初创公司去年增至2625家,按年增长18%,主要业务范畴包括金融科技、电子商贸、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科技、专业或咨询服务、信息科技及服务等;创造的就业职位大幅飙升51%至9548个,超过三分一创办人来自香港以外地区。

随着香港创科生态不断完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更多机遇,香港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于1月21日至1月25日举行的StartmeupHK创业节,吸引了超过200位来自全球约40个国家地区的行业专家出席,超过8000人参加。由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筹办的JUMPSTARTER创业比赛也于创业节期间的23-24日举办。

根据创业节期间香港投资推广署发布的数据,香港的初创公司去年增至2625家,按年增长18%,主要业务范畴包括金融科技、电子商贸、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科技、专业或咨询服务、信息科技及服务等;创造的就业职位大幅飙升51%至9548个,超过三分一创办人来自香港以外地区。

香港投资推广署初创企业主管陈帼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分析,越来越多的海外创业者在香港创业,主要是因为香港具备“一国两制”制度、优越地理位置、简单较低税制等独特优势。同时近年来香港政府也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加大投入。“这些创业者给香港带来了国际化的经验和视野,也体现了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活力与多元文化。”她表示。

为创业者打造高效交流平台

陈帼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创业节希望能给创业者打造一个高效、开放的展示交流平台。记者在创业节现场看到,此次创业节的主题涵盖健康科技、生活及零售科技、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及教育、金融服务等。除了有来自各领域“创业大咖”的主题分享,在23-24日举行的JUMPSTARTER创业比赛上,还有研讨会与工作坊、业内交流、初创企业台上演说及线下展览等。

比赛中,香港及环球组别分别选出100 间初创企业,每个组别的 36 强在JUMPSTARTER活动展览中展示其产品及服务。包括3HK、阿里云、中电、长江和记实业、瑞士信贷等一众发展成熟企业代表更来到现场分享他们对企业创新的经验及见解,并与初创企业代表进行1对1洽谈和创业指导。

来自香港的创业者,GO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技术开发总监郑英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机会与业界大咖交流,这样的展示平台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多潜在的融资机会。“可以感受到这几年香港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了,以前大家都觉得做科创是不赚钱的,都去做医生、律师,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从事科创相关的工作,或是走上了创业道路。” 他说。

香港创业环境今非昔比

“目前香港的创业环境今非昔比,有更多投资人、投资机构愿意去投资初创企业。”GOGOVAN创始人林凯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他介绍,2013年 GOGOVAN创办时融资十分困难,5个人凑了2万元创立GOGOVAN,公司因为拿不到融资数次濒临倒闭。后来几年情况渐渐好转,GOGOVAN从几个天使投资人和香港数码港几十万港元的投资起步,到今天已经累计获得了2.76亿美元的融资,成为香港最成功的初创企业之一,并在2017年与58速运(现更名为快狗打车)达成战略合作。

据介绍,为了给初创企业提供更好更多样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继香港数码港、香港科学园两大创科孵化器后,2018年12月,南丰纱厂也在香港荃湾正式开幕。目前,南丰纱厂的初创企业孵化器“南丰作坊”已有6成面积进驻初创企业。

南丰作坊联席总监陈浩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南丰作坊”集培育基地、投资基金与工作空间于一身,旨在为Techstyle(科技时尚)初创企业提供个性化先导计划,纱厂方面将为它们提供服装设计研发的实验室、研发基金、企业辅助咨询和租金优惠等创业支援条件,现已有9间公司获支援。“南丰作坊所瞄准的初创企业与数码港、科学园有所区分,我们希望专注于科技时尚、新经济、新零售的初创企业,同时通过这些企业的入驻、经营,将南丰纱厂打造成香港新的时尚文化地标。”

提高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额文件已提交立法会

近几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推动科创发展方面不遗余力。2015年11月,香港正式成立了创新及科技局(以下简称香港科创局),统筹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和信息科技的发展;2018年初,香港政府新增500亿预算支持科技创新发展;4月,港股IPO新政落地,开始施行“同股不同权”政策,并降低生物科技类公司IPO门槛,意图将科技打造为港股的新标签;5月,香港科创局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吸引从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器人、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和材料科学的人才,为其提供香港工作签证。

2018年10月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及,将提高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及技术转移处的资助额,香港科创局局长杨伟雄在今年1月7日发表的网志中透露提高资助额的相关文件于1月中旬提交立法会;并且香港科技创新局还会通过向私营企业提供高达300%的超级科研支出扣税,鼓励企业参与创科落地应用的机会;此外未来五年均会举办“城市创科大挑战”,首轮比赛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启动。

目前,香港科创局通过“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向香港本地六所大学的教授、学生或校友团队成立的初创企业提供最多可持续三年、每年最高达120万元的“启动”资助。如今,香港多间大学的初创企业有不俗的研发成果,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减慢儿童60%近视加深速度的眼镜片、香港城市大学的省电且不须更换冷气系统的“智能温度调节器”;香港中文大学的AI深度学习系统扫描影像以识别肺癌及乳腺癌等等,而他们都是获TSSSU资助“起家”的创业者。

此外,杨伟雄表示,今年4月香港特区政府将成立“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提供平台让初创及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配对合作。他还透露,今年4月实行的新政府采购政策,会加大创科因素比重,为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务实的“落地”条件,也为本地初创及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商机。

除香港特区政府投入外,民间机构也积极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香港上市公司尚乘国际联合粤港澳大湾区产融投资公司以及柔宇科技、科大讯飞、日日煮、GoGoVan等大湾区内的新经济企业成立“湾区青年创业家协会”,并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期间举行了“湾区青年创业家日”;团结香港基金会开办创科博览会;红杉资本联合来自香港的教授们共同成立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10亿港元的香港创业者基金……

冀望人才政策更加开放

然而不得不承认,目前香港的支柱行业仍是金融、贸易及物流、旅游、专业服务这四大传统行业,占香港GDP近60%,本土科创产业发展相较其他大湾区城市较为缓慢。除了受传统观念“Hi-tech揩嘢,low-tech撈嘢。”(即做高科技很容易亏本,而做科技含量不太高的行业,反而更容易赚钱、做大)的影响,香港的高房价、高物价、高租金也让创业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奢侈品”。

香港出生长大却在北京成功创业的钱方QFPay创始人兼CEO李英豪对此深有感触,“最初在香港创业的时候,租一个周末使用的小办公室就要两千多港元,去铜锣湾一个普通的餐馆吃饭人均下来要100多块港币,加上其他开支,让创业者难以承受。”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也是当初他离开香港到北京创业的原因之一。“虽然香港现在有很多孵化计划,对创业者也有很多租金、税务优惠,相较几年前创业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对创业者的生活保障方面还有所欠缺,可以考虑引进内地部分的人才公寓制度等等,而在人才政策上,也希望能够像广州、深圳等其他大湾区城市一样更加开放。”李英豪表示。

在陈浩扬看来,大湾区的发展为香港的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目前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他表示,不少在香港设立的初创企业通过内地的工厂,可以让自己的产品更快速地落地生产,同时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开通,运输成本也进一步下降。“而我接触的不少香港年轻人也在慢慢转变他们的观念,更愿意加入到科创行业中来。”

“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正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们投资推广署代表香港去其它国家宣讲时,谈到粤港澳大湾区人口7000多万,GDP有11.9万亿……大家听到这样的数字都会热血沸腾,产生浓厚投资兴趣。”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起大湾区,陈帼贞抑制不住兴奋。

陈帼贞表示,目前大湾区战略和“智能时代”新科技变革为香港的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双重发展机会,香港投资推广署希望能通过像创业节、小型工作坊及创业比赛这样的活动,鼓励更多香港青年加入到创新创业的行业中来。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