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架构再调整16个子公司变11个 称多次请示宋卫平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9-01-31

1月30日,绿城中国(03900.HK)对外回应1月29日的架构调整:减负、前行。绿城中国方面透露,架构调整方案经数度修改,绿城中国董事会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张亚东多次请示宋卫平意见最后才敲定的。

绿城中国方面还透露,原绿城高管全面降级这一说法不准确,诸如8大区域公司一把手,基本是原班人马,同时俞丽娅、余海涛等被重新委以重任;产品线负责人肖力、产品中心总经理何信南是老绿城人;首席产品官宋卫平;运营线负责人李骏;品牌营销线负责人杜平等,都是绿城核心班底。

据了解,1月29日,绿城中国在 “11+5”轻重布局基础上,优化调整公司组织架构。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机构进一步整合,原本的子公司组织架构为“11+5”,现在将16家子公司整合缩减为11家,调整架构为“8+3”,即重资产板块:小镇集团(小镇事业部)、浙江公司、北方公司(雄安公司)、华东公司(海外公司)、山东公司、西南公司、 华南公司、亚运村项目;轻资产板块:管理集团、生活集团、科技集团。通过对资源存量的整合和结构的优化,改善机构协调性,统筹资源,提高效能。

二是设立事业部,集团内部架构调整为“7+4”,在集团7大中心外,新成立4个事业部(特色房产事业部、小镇事业部、金融事业部、商管事业部),对相关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以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经营能力;三是分级分类管理。

绿城中国内部人士指出,此次架构调整可以看作是绿城中国对未来房产行业发展趋势的排兵布阵,以前是点状的、样板性质的管控,比如以前TOD项目放在杨柳郡集团、小镇项目放在蓝湾集团,专业管控和区域管控同时存在;现在是将专业线上升到绿城中国事业部层面进行把控,项目营造和运营放到城市公司把控,打破内部壁垒,这样才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做精、做实、做大。

绿城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往轻资产方向转型,此次架构调整距离2018年4月提出的“11+5”架构调整仅9个月。绿城中国在国内某第三方机构2018年房地产销售排行榜上,以全年超过1500亿的销售额排名第17位。在市场处于下行周期的当下,该公司一年内作出两次架构调整,其背后不乏生存与竞争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不久的1月20日,绿城中国原执行总裁曹舟南对外宣布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正式成立,业务方向包括包括美丽乡村、特色小镇、青年创业公寓、新型养老公寓和城市有机更新。因此外界传言张亚东主导下的绿城中国结构调整之后,或会出现人员流动,比如到系出绿城的蓝绿双城、蓝城,甚至自主创业等。对此蓝绿双城相关人士认为,蓝绿双城原班人马也出自绿城中国,对于老绿城人的流动,也会以开放心态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