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老人食堂

21世纪经济报道 定军 仙桃报道
2019-02-13 07:00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告诉记者,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办老年食堂是应对老龄化加快的一个措施。未来可以继续推进,比如建立老年人协会,让老年人自我管理。

“赶快办起来,爹妈等着进去吃。”2月12日,湖北仙桃市沔城镇一个外出打工多年的女士对记者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18年仙桃市沔城镇南桥村、通海口镇共和村、郭河镇杨洲村等都已经办起了供农村老年人就餐的食堂。类似的乡村老年人食堂,在湖北仙桃市一共有53个。

记者了解到,更多的老人食堂正在筹备和申请中。该市对乡村老年人食堂进行补贴,建设项目补贴5万-10万元,运营补贴则根据进餐人数确定。

而农村之所以开始大规模出现养老食堂,原因在于目前农民的老龄化水平太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比上一年增加了800多万人。

不过,目前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高,因为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已经在城市工作,农村鲜有年轻人,大多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此,老人食堂意义重大。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告诉记者,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办老年食堂是应对老龄化加快的一个措施。未来可以继续推进,比如建立老年人协会,让老年人自我管理。

老人食堂来了

根据记者了解,在湖北仙桃市最早是彭场镇大岭村靠发展旅游办老年人食堂,2018年试点地区增多。

这些食堂有的是村集体出资兴建,有的是从事经营的企业人士投资,普遍的特点是按时提供餐饮服务、饭菜便宜,比如最便宜的是每餐3元-5元。老人食堂每日两到三餐,荤素搭配、菜汤结合。

其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村里老人的吃饭问题。对此,一位已经试点经营老人食堂的人士刘小海(化名)表示,目前农村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城里上班,其父母很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这些老人有的独立做饭比较困难,而子女在城市打拼,无法顾及农村的老人,如果农村有老人食堂,则解决了子女的“心腹大患”。

“食堂办起来后,很多邻村的老人都有需求。他们的子女希望提供送餐服务,送餐的同时可以看看老人的情况,顺便有一个照应。”他说。

据了解,乡村老人就餐的需求非常大。以仙桃市通海口镇某村为例,65岁以上的老人有200人左右,其中约100 人属于留守老人。而有的老人因为独自一人生活,往往做一次饭菜后吃剩饭都要好几天。

仙桃市老龄人数量也增长较快。湖北省民政厅2018年8月的一篇新闻稿称, 彼时仙桃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达到29.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6%。预计到2020年,该市老年人将达到35万人,占总人口的22.6%,即将步入“深度”老年社会。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表示,兴办农村老年人食堂,是解决农村老龄化加快的一个办法。“目前农村还难以办养老院,但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农村老人负担不起。所以农村老人在家居住、但吃饭在食堂,将是一个好的出路。”

可持续性待探索

不过,老人食堂能否可持续,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仙桃的老人食堂,大部分是企业人士和村集体兴办,但是成本较高,能办多久还待探索。

一位老人食堂兴办者告诉记者:“老人食堂最大的成本是厨师。按照正常的情况,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难以聘请到一个厨师。所以一般是我或者我家人参与做饭和管理,这样可以减少成本,但是我也有变老的一天,到时请谁是一个问题。”

据了解,仙桃大部分村集体尽管有集体用地出租,但是很多年前租金已经收了且租金已经花掉,因此大部分村集体难以有持续的收入。有部分村集体土地运营比较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补贴,甚至给本村老人免费提供饭菜,但这个成本也很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仙桃市对老人食堂推出补贴措施。

该市在2018年提出,根据进餐老年人数,5—10(含)人的,每年给予运营补贴1万元;10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按失能老人1500元/人年、其他老人100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补贴,该项补贴在老人食堂正式运营1年后发放。

贺雪峰表示,单纯对老人食堂进行补贴,这个可能难以维持下去。“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成立老年人协会进行自我管理,由协会年轻一点的老人来做饭,适当给与补贴,进而维持养老食堂的运转,这才具有可持续性。”他说。

(编辑:杨志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