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陈逸航)2月4日(腊月三十),潮州。韩江北堤迎水坡一侧的塑木栈道及永久性河流湿地。在2017年5月正式加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列后的2个月,当地政府开启这一带的综合整治工程。2018年7月完工塑木栈道是该工程的一部分。
1月31日(腊月廿六)。6点45分。韩江北堤起点附近,一处伸入水面的废弃采砂设施。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河,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为粤东1000多万人口提供饮用水。其中潮州段总长度约53公里,此处为属韩江下游。作为广东水质最好河流之一,这里的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2月4日(腊月三十)。垂钓者及远处的金山大桥。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此后,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在城市,这类建设通常与休闲和旅游结合在一起。
2月4日(腊月三十),7点24分。河滩上垂钓者留下的设置和工具。远处,两只池鹭掠过水面。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以及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2月4日(腊月三十)。63岁的唐明吾差不多每天都会来这里钓鱼。他并不使用钓竿,“穿着水鞋,走到浅水中,这距离比鱼竿还要远。”他昨天的收获只是一条2斤多的鲤鱼。河南人的他目前从事建筑木工工作,来潮州已有二十多年。“买不到火车票,年后再回家。”他说。
1月31日(腊月廿六)。机动舢舨上,男子正在将沉入水里的刺网收起。上方,飞过一只小白鹭。这种长卷般,长达数十米以上的刺网会将撞上其间的鱼类缠住。是中国传统的捕鱼方式之一。
2月3日(腊月廿九)。一位来自对岸意溪镇的渔民正在销售鱼获。当前出售的主要鱼类有:鲫鱼、鲮鱼、鳊鱼和泥鳅。尽管鲤鱼也常常被捕获,但当地人很少吃用。当地有着众多的佛教信徒,且鲤鱼也被视为是带土腥味的、算不上鲜美的一种鱼类。
2月1日是(腊月廿七)。“韩江放生台”石碑(2009年落成)及其停留在上面的小白鹭。当地海洋与渔业局则将“放生台”(主体不在图中)定位为人工增殖放流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多次发生溺水事故,如今已被半封闭管理。当地佛教信徒有放生的习俗,但他们对放生的地点选择通常很随意。
2月5日(正月初一)。佛教徒花费700元从市场购得,即将被放生到韩江的河蚬、泥鳅、鲫鱼、鲤鱼、鲮鱼。
2月5日(正月初一)。72岁的张楚妍和60岁的蔡锡龙(右)将装在脸盆里的泥鳅放生到韩江里。中国的放生习俗始于佛教的传入,信徒认为放生可以增进修养,并且增加福德。
2月5日(正月初一)。信徒们最后将河蚬投入江中。“我们每年的初一早上一定会来放生。”其中的一位女子说。不过,如若放生不当——违反生态学及生物适应能力,反而会造虐待动物、破坏生态及公共危险的后果。
1月31日(腊月廿六)。江边的垂钓者。
2月5日(正月初一)。江边的垂钓者。他们当中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垂钓成为其消磨时间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
2月11日(正月初七)。旧时,这一带是潮州外八景“鳄渡秋风”(古渡口)的所在地。这一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的水流和气流非常有利于扬舤的船只向四面八方驶出。
2月2日(腊月廿八)。晨运的长者。在他面前是一片湿地植物风车草。风车草对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2月4日(腊月三十)。北堤堤面上,一位赤足的晨运长者。堤下2.3公里长防汛通道已在春节前完工,堤面上已不再允许机动车辆通行。如今,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在这里徒步或骑行。
2月13日(正月初九)。66岁的陈玉珍将塑胶凉鞋放在石堆上,划水而去。从服装厂下岗后,当年40多岁的她开始自学游泳,并坚持至今。“以前身体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现在没有了,肺活量也变好,皮肤在冬天里也不会缺水。”
2月13日(正月初九)游泳后在江边洗衣的陈玉珍。“今年只有元旦前冷了几天。”她说。据广东气象部门统计,2019年春节期间(除夕-年初六),广东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1981年~2010年)春节显著偏高7.1℃,是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
2月10日(正月初六)。45岁的李旭伟和44岁的林燕带着儿子在塑木栈道上跑步。他们是当地人,但直至最近几天才试着在这里晨跑,“以前不知道早上这边的风景有这么好。”李说。
2月9日(正月初五)。一只蹲守捕食中的池鹭。在冬天里,它们的羽毛变得暗淡。在主要依赖中医的年代里,它们更多地被捕杀,因其肉被认为有解毒的功能。
2月4日(腊月三十)。一只伸长脖子,准备出击捕鱼的池鹭。在回放这张照片的时候,才发现右上方的石块上有一只甲鱼。在这里,甲鱼通常是放生的产物,它们也非常容易被再次捕捉出售。
2月4日(腊月三十)。一只自水中飞起的小白鹭。该物种在当地的可见度非常高,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水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出现。
2月6日(正月初二)。雾天里的一只小白鹭。天气的变化添上了诗情画意。
2月8日(正月初四)。低飞中的小白鹭从水中捕获小鱼。
2月8日(正月初四)。石头上的一只普通翠鸟。
2月5日(正月初一)。一只褐头鹪莺在苇丛里活动。这是一种活泼而不甚怕人的小鸟。
2月10日(正月初六)。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少年正在观鸟。在这里,他发现过以下鸟类:褐头鹪莺、普通翠鸟、赤腹山雀、白鹡鸰、白鹭、池鹭、大山雀、珠颈斑鸠、棕背伯劳、麻雀、红耳鹎、八哥。
2月11日(正月初七)。这是他观察到的一只棕背伯劳。一种模式产地在中国的常见留鸟。体小却算得上凶猛,其食谱包括昆虫、蛙、蜥蜴、鸟和鼠类等,并有把尸体插在棘刺上而后撕食的习惯。
2月13日(正月初九)。江边的垂钓者。右方远处是潮州发展中的新城区,隐约可见高楼林立的剪影。2013年,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城市也因老城受到相对较少的破坏而展示出旅游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