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如何发挥人口规模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欧阳觅剑
2019-02-20 07:00

近日,人口问题专家梁建章撰文指出,回顾世界历史,在每次技术跨代升级之时,或许会有一些人口小国凭借效率和灵活性方面的优势占据先机,但在充分交流形成新的经济均衡之后,最终决定各国兴衰的还是各自的人口规模。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口规模的优势还能维持一两代人的时间,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也使得中国在很多领域有能力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

人口众多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并不是一直都被视为优势。历史上既有优势论(人多力量大),也有劣势论(人多负担重)。而且,劣势论在很长一段时期是主流观点,因此我国一度实施了非常严厉的生育政策。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又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口众多的优势,现在优势论又成为了压倒性的主流观点,生育政策随之放松。这种观念的演变,从一个侧面说明,人口众多的优势其实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人口规模优势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并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发挥出来?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规模优势也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我国的人口规模优势首先是在生产方面发挥出来。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已有近10亿人口,而且抚养比逐渐下降,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释放出来,使我国能够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参与全球分工,成为世界工厂。消费方面,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人口众多被认为是一个劣势,但现在则被认为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这是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生产方面的优势减弱,人们对消费方面的优势寄予了厚望。

但是,众多人口的消费要由潜在变成现实(所谓有效需求),需要整体购买力的提升以及生产的同步增长,而这又有赖于众多人口参与到生产中,而且生产效率逐渐提高。因此,未来中国人口规模优势的发挥,必须是生产方面和消费方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如何使众多人口融入效率较高的产业体系,如何构建可以容纳众多人口的产业体系,其实才是未来中国发挥人口规模优势的关键所在,而人口众多在消费方面发挥优势则会是自然的结果。

过去几十年人口红利释放、人口规模优势体现,是依靠工业化的推进。出口导向模式使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容纳了上亿农民工,使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制造业的门槛不太高,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就可以从产出效率低的农业部门向产出效率较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从而使全民的劳动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

但出口导向导致制造业集中于东部地区,也不利于劳动力继续向工业部门转移,这一方面是因为东部地区承载能力有限,因而各方面成本上升(比如环境成本、土地价格);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从中西部向东部转移的边际成本上升。于是,制造业逐渐被嫌弃,去工业化的进程开始了,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不断降低,第三产业的占比持续提升。

服务业看上去比制造业更高端,也更能吸纳就业。但实际上,服务业既有高端,又有低端,高端服务业不能容纳众多人口,低端服务业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其中一部分是被动的),但其劳动生产率不如制造业,因而劳动者的报酬也较低。因此,继续工业化才能使更多人口融入效率较高的产业体系,而服务业化则可能妨碍人口规模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而继续工业化,需要区域经济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有两大优势,一是人口众多,二是地域辽阔,这两大优势要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如果产业和人口继续向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集中,地域辽阔的优势就不能发挥,发展空间会变得狭窄,不能容纳足够多的产业和人口,而各方面的成本——尤其是地价和房价——将越来越高,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编辑 祝乃娟)

欧阳觅剑

资深编辑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