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之后,滴滴的新“钱”途在哪?

南方周末
2019-02-20 17:22

2019年2月15日,在滴滴的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了一个“悲观”的消息:为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滴滴将关停非主业务,聚焦最主要的出行业务。对于那些因此带来的岗位重叠以及考核不达标的员工进行裁员。裁员比例占所有员工的15%,约2000人。

同时,滴滴又宣布,将在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继续招聘2500人,2019年底员工总人员将和2018年底的13000人持平。

滴滴此次要加大投入的重点领域都不是盈利项目,这意味着滴滴2019年将面临更大的亏损压力。

巧合的是,就在滴滴宣布裁员后的第二天,海外媒体也报道了另外一大网约车巨头Uber的财务数据,该公司在2018年亏损18亿美元(约122亿人民币),比2017年的22亿美元收窄了15%。

这两大网约车巨头都没有向外界展示自己赚钱的能力,补贴烧钱仍是其维持规模的驱动力。

可能被关停的非主业务

根据程维的表述,滴滴裁员的对象主要是考核不达标和被关停的非主业务的员工。

对考核不达标的员工进行裁员,是一家公司的常规行为;外界的关注点主要在程维所说的非主业务。不过,在那次会议上,程维并没有明确表示非主业务是哪些业务。

2018年底,滴滴进行过一次架构调整。调整后,滴滴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组成:网约车平台公司(快车、专车、豪华车事业部)、车主服务公司(小桔车服公司、汽车资产管理中心)、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单车、电单车、公交、代驾、企业级业务)、出租车事业部、战略业务事业部(战略部、国际事业部、金融事业部)等。

早在2018年初,滴滴就曾上线外卖业务,并且因为与美团展开声势浩大的补贴大战而受到关注。不过,在年底的那次架构调整中却没有出现“外卖”的名字。外界猜测,外卖可能是滴滴首要关停的业务。

此外,虽然共享单车被放在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中,滴滴也曾推出青桔单车,试图在三四线城市打开市场,但是面对各地禁止投放的政策以及哈罗单车的正面竞争,这项业务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共享单车业务也有可能被列入“关停并转”的非主业务当中。

2017年滴滴提出国际化战略,滴滴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先后进军了巴西、日本、墨西哥等地的市场。不过,对于这些新的市场,滴滴在短期内需要加大投入进行市场培育,很难立竿见影产生直接效益。

滴滴的天花板

在滴滴宣布裁员的前三天,科技媒体36氪对外报道了一个数据:滴滴在2018年亏损109亿,全年在滴滴司机补贴方面达到113亿元。

对于这个广泛报道的数据,滴滴一直都没有正面回应。由于滴滴并非上市公司,他们没有义务对外公布自己的财务数据,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无法保证。不过,在外界看来,对司机的补贴可能成为滴滴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在2018年9月,就在“乐清顺风车安全事故”之后,程维在一封内部信中曾经公布过滴滴的一份数据:仅在2018年上半年,包括司机高峰期补贴、接单和服务奖励、乘客优惠等在内的总补贴返还金额就已经超过了117亿元。从这个数据上来说,整个2018年,滴滴对司机、乘客的总补贴可能远远高于36氪所报道的113亿元。

为“过冬”做准备,滴滴是否可以取消或者减少补贴?

在快车业务上,滴滴的优惠券已经明显减少,滴滴已经在对乘客的优惠做减法。但是,多位资深的滴滴司机则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对于司机来说,并没有感觉到滴滴的补贴力度减少。

早期,滴滴依靠优惠券、补贴吸引了大量乘客,让“打滴滴”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用语。但是,在后期能否继续留住乘客,则依靠的是滴滴司机的运力以及对司机的调配管理能力,这也是滴滴面对竞争对手时最重要的护城河。

为了在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保证运力,对司机进行补贴便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多位滴滴司机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滴滴的补贴和奖励的时间段主要在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期。

滴滴宣布要加大投入的四个重点领域中,有两个就涉及滴滴司机,分别为安全技术和线下司机管理。

在2月15日的月度全员会上,滴滴总裁柳青称,滴滴正在认真思考业务模式,会做积极探索,既激励好司机,尽最大可能满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证公平性。

业务模式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滴滴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滴滴依靠抽佣来获得营收,一方面又需要大量补贴来留住司机和客户。

一位佛山的滴滴司机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收入账单显示,他在2018年11月、12月,以及2019年1月这三个月里,从乘客那里获得的收入分别14501元、15402元、15601元;而他在这三个月从滴滴那里获得的奖励则分别为2401元、3112元、2870元。四个月来,奖励占他所有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14%、16.8%、15.5%。

在2018年9月那封内部信中,程维曾经透露,滴滴对每一单的抽佣率平均为16%。如果按照这个抽佣率来看,上述滴滴司机所获得的奖励几乎与被抽调的佣金相抵。

何时展示赚钱能力?

一位“快的打车”的早期投资人曾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2015年初,在滴滴与快的合并时,阿里放弃新公司的主导权,最终形成了“滴滴吞并快的”的结局,阿里选择放弃,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时认为网约车并非是一个能赚大钱的商业模式。

此前有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的9月,当时已经创业6年的滴滴合计亏损约390亿元。不过,在2017年,滴滴的全年亏损大幅收窄,仅亏损了3亿—4亿美元(约为20亿元—27亿元人民币)。

当时不少人已经在期待滴滴在2018年能够实现扭亏为盈,但这一年滴滴的亏损却大幅度地扩大。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的融资总额约有220亿美元(含快的融资)。即便是在2018年亏损超过百亿人民币,但是对于拥有雄厚现金储备的滴滴来说,可能并不会造成致命影响。

过去几年,滴滴通过投资、入股等模式,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除了传统的出行业务之外,滴滴也在扩展金融、汽车服务等业务。

一位滴滴内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除了传统的出行业务之外,滴滴已经开始在“汽车服务”上重点发力。滴滴司机是开展车主服务的最大优势,目前滴滴也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了滴滴驿站此类专门为车主服务的公司。

在2018年底的那次架构调整中,车主服务公司与网约车平台公司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车主服务公司包括小桔车服公司和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小桔车服在2018年8月由原来汽车服务平台“升级”为一个单独的公司,由滴滴自己投资了10亿美元。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王伟凯

(编辑:吴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