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来深办医审批只需15个工作日

南方网
2019-02-21 15:46

“塑造健康湾区”,在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之一。

塑造健康湾区,深圳将怎么做?2月20日,深圳市卫健委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深圳未来将继续深化深港澳合作,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全球一流的健康城市,推动中国三甲医院评审“走向世界”。

具体而言,深圳将在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跨境医疗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传染病防控等方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为湾区居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公立医院改革

推动医院等级评审与国际接轨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规划纲要》要求“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事实上,在深圳,这样的合作已具雏形。

推行“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改革,实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自2012年7月开业以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深化深港医疗卫生合作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和卓有成效的探索,打造国内公立医院改革范本。

目前,该医院已引进六大优势医疗专科,有255位香港及国外专家取得执业资格。同时,医院也成为中国内地首家获得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认证的医院及深圳市最年轻的“三级甲等”医院。

“港大深圳医院已经为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作了很好的示范。”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说,未来,医院将融合国际医疗健康认证和“三甲”评审,推动中国医院评审标准走向国际,率先在大湾区内实现粤港澳三地医疗质量和服务认证的统一。

社会办医

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

一方面,通过深港合作打造公立医院改革范本;另一方面,深圳大力鼓励社会办医,包括港澳资本来深办医。

目前,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分别为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医汇卓越时代口腔门诊部、深圳思莉医疗美容门诊部、深圳福田志浩综合门诊部、深圳朱胜吉口腔门诊部、深圳港全综合门诊部、深圳新安希玛林顺潮眼科门诊部和深圳万治门诊部。

据了解,近年来,深圳为港澳独资在深开办医疗机构创造了宽松条件,设置了专门的办理窗口,流程清晰,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承诺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未来深圳将继续为港澳资本来深办医创造条件,为湾区居民提供国际化的高端医疗服务。”深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跨境医疗服务

9家医院试点深港两地病人转诊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合作日益紧密,三地居民的往来日益频繁,而定居内地的港澳居民也越来越多,为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高质量的跨境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规划纲要》提出,要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

在深港两地病人转诊上,深圳目前选定7家公立医院、香港选定2家医院进行试点工作。与此同时,自2015年10月起,移居内地的香港长者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港府资助的医疗券支付基本医疗服务费用。调查显示,截至去年9月17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的人数共计2968人,使用10501人次,91.93%的受访长者对港大深圳医院的门诊就诊体验“非常满意”或“满意”。

卢宠茂透露,港大深圳医院本月还将与澳门政府、医院签署协议,移居内地的澳门长者也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澳门长者医疗券。

中医药产业合作

“借脑”港澳开发中药制剂

中医药合作也是健康湾区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深圳与香港中医师学会和澳门中医药学会等每年都会在港深举办“深港中医药论坛”,组织开展纪念世界传统医药日及深港学术研讨等活动。在加强学术交流的同时,深港澳在中医药健康产业上的合作也是发力点。

去年,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正式落户坪山。该研究院着力打造综合技术平台、高新技术转化与孵化平台、国际合作和教育培训中心,拟建设成为中医药专业特色鲜明、优秀人才聚集、管理体系完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的国际化研究机构。

此外,香港理工大学也在深圳建立研究院及产学研基地,设立深圳市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保健食品的研究。深圳市中医院也与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合作。

“我们的合作主要包括中药制剂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深圳市中药制剂中心中药实验室主任陈剑平说,香港在中医药产品研发上更“接地气”。通过合作,给深圳的中医药发展带来不少经验,有助研究成果的市场化。

人才培养

将引入香港专科医生培养体系

人才是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其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成为“准医生”的必修课。在深圳,这些“准医生”将有机会体验港式培训。

作为香港大学的附属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上有着浓浓的港式风格。医院采取中英文双语带教模式,部分课程甚至由香港教授采用英语教学。此外,医院提供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共享的视像链接平台,让住培医师实时观看学术会议、病例讨论、技能操作,对于优秀的住培医师,还可到香港学习,开阔视野。

目前,内地医生的培养只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没有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而下一步,深圳将引入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及对应的分科学院培训体系,并落地港大深圳医院作为合作平台及培训基地,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接、被国际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构建包括动物手术、尸体解剖、微创手术OSCE考试站在内的国际化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

此外,日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与香港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粤港创新科研项目合作,南山区人民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山医院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培训中心暨显微及内窥镜技术实验室”,深圳市龙岗耳鼻咽喉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成立“香港中大深圳耳鼻咽喉研究所联合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也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等高校建立临床教学合作,已接收港中大本科、硕士实习生24人,港大专业进修学院见习生58人。

传染病防控

组建联合体共同“狙击”

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合作日益紧密,未来,如何共同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议题,也是一项考验。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粤港澳正在组建防控联合体共同“狙击”。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正在创建国家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利用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一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拟组建结核病防控联合体。”深圳市三院院长刘磊说。该联合体将强化结核病患者跨区域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结核病的疫情信息通报机制等。

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方面,市三院还将联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医学研究中心”,并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的28家医院、防控机构、高等院校,作为中心的核心单位。

此外,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澳门卫生局建立了深港、深澳传染病疫情信息定期交流制度,每月交流法定传染病疫情报表和相关信息,跨境个案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及时通报。深港两地还建立了灾难信息和救援信息互通机制。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