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戈专栏丨何时可扔掉地产拐棍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一戈
2019-02-22 07:00

李一戈

前些时候跟房企领导聊天时,对方说,去年下半年楼市转淡后,有的三线城市颇为着急,为啥?土地卖不出去。

土地出让收入是不少城市收入的重要来源。财政部的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6.5万亿元,同比增长25%。

不仅是土地收入。财政部的统计表明,2018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依旧贡献不菲。契税5730亿元,同比增长16.7%;土地增值税5642亿元,同比增长14.9%;房产税2889亿元,同比增长10.9%;城镇土地使用税2388亿元,同比增长1.1%;耕地占用税1319亿元,同比下降20.2%。以上几项相加,约为1.8万亿元。而全国一般预算收入为183352亿元。

去年房地产投资增幅为9.5%。且不算房地产对相关产业的间接带动作用,这些直接拉动,对GDP的贡献就相当了得。

也因此,有些专家说,房地产事实上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过去10多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产价格从价值重估到引领上涨再到部分区域的泡沫衍生,是显见的现象。

我无意于为房地产论功行赏;陈述这个现象是想说,一个行业对经济的强劲拉动,持续这么长时间,难免会让人形成一种习惯:不仅是正常的,甚至还是应该的。与之伴随的是,房价长期处于上升通道,无论是自住买房者还是投资性买房者,资产负债表都很漂亮,以至于认为这是正常的甚至还是应该的。

映射到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土地资产,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都是最重要的课目。而多年前就有专家形象地将卖地收入称为地方收入的一根拐棍,更有甚者,称之为“土地财政”现象。很多城市用土地收入干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事。

在地产之外,汽车投资和消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增长点。但汽车产业的带动系数要低于房地产。进入2010年代,互联网经济起到了另一支强力引擎的作用。

经济运行有周期,事物发展有规律,反周期、逆规律是做不到的,人力所为不过是熨平波动。如你所知,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增幅已经放缓,倒是电商物流正在拓展其边际效应;汽车市场去年的情况表现很清淡,汽车下乡政策的重启效应还有待观察。

我之前写过,去年下半年虽然楼市转淡,但房地产投资的增幅反而高于2016-2017年,是小小的意外。你不能总是要求房地产投资、销售创新高。我亦提醒过,既不要视此为正常而对今年投资增幅寄予过高期许,也不宜将经济下行的“责任”归罪于房地产,所谓“拖累”云云——它暗含的意思是,若想不拖累,就须再行刺激。

我常常跟身边的年轻朋友说,要认真研读中央的重要文件,尤其是像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等。比如,十九大报告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我还建议年轻朋友多关注一些重要论坛。比如,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讲话就令人深受启发。我忍不住要摘录一段: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阶段,下一步要适应中速平台上的高质量发展。过去八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增长阶段的转换,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今后两年大概还将保持6%以上的增速,2020年以后应该在5%-6%之间,或者是5%左右。中国经济要寻找下一步新的增长来源,应该转换目标,即中速平台上的高质量发展。

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房地产都是重要的抵御手段。但专家们说,未来不应期望再找到像房地产、汽车这样对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且持续时间长的增长力量,而是像刘世锦所说的,要把目光转到“高质量发展”上面来。

高质量发展,有着很深刻的内涵,不是我这种门外汉有资格阐述清楚的。我只是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它一定不是依靠房地产式、钢筋水泥式的粗暴增长,而应该追求一种内生的增长——尤其是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2017年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还会增加。消费对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经济空间大、韧性强的重要依据所在。这里头包不包括住房消费?当然包括。正如我一再重申的,房地产市场仍有相当长的发展期,所以中央对它的基调是“稳定健康发展”,但你不要将过去的那种强劲拉动依旧视作未来的通行证,更不要形成依赖。

多年前我讲过一句话,什么时候扔掉了地产这根拐棍,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换,才算完成了。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宏大叙事,也适用于微观层面的个人投资。你不要天天想着投资买房挣大钱,多花点钱在消费上,美好的事物上,不也是人生之愉悦?(编辑 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