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广州城中村摆摊招聘:企业排数百米长龙“抢人”,1w+月薪引不来90后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杜弘禹 广州报道
2019-02-22 17:57

春节已彻底结束,珠三角制造业企业陆续开工,招工成为头等大事。

许多制造业企业位于城中村之中,每年此时,一些城中村自发形成的“街头招聘会”,其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各类官方组织的大型公益招聘活动。

2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实地探访了广州市海珠区的鹭江村。鹭江村的主要产业是制衣业,依托毗邻中大布料市场的优势,20余年来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制衣产业聚集区,村中大小制衣厂无数,是中国成衣市场的风向标。

元宵节后,鹭江村招工渐入高潮。当天,沿着鹭江村的一条主干道,集中前来招工的企业负责人,已当街排出了数百米的长龙。

招聘者表示,节后一些客户发来急单,或者一些节前订单还没完成交付,此时需要大量人手从事生产。节前大量外省工人返乡,目前很多还未返城返岗,但订单没法等,只能先招人,“有的工人或许也不会回来了”。

制衣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现场看,企业所需工人集中在剪工、车工、跟单、查货、包装工、杂工等工种。薪酬方面,多数企业采取“底薪+计件”的方式,并给设置保底工资,也就是有一定保障,但多劳多得。

以剪工为例,一家企业开出的待遇是保底工资5500,该企业招聘人员说,所谓保底工资,是指没工开的时候也能拿这么多钱,但正常来说,企业不会断单太久,工人只要手脚够勤快,一个月收入上万不成什么问题。

车工是需求最大的岗位,收入也颇为可观。一家企业招聘人员指着手中的一件女士西装告诉记者,车工完成一件可得到30元左右的工资,多数工人一天能完成二三十件,月收入过万问题不大。其它一些品种的服装,如T恤,单价低但加工起来快,总体也很不错。该企业一些夫妻工人,多数时候每月收入超过2万元。记者注意到,不少企业热衷招聘夫妻工,因为稳定。

不过,这样颇为可观的薪酬,能吸引来的人却越来越少。现场不少企业抱怨招工一年比一年难,即便年年节后都会上调了一定工资。

这有多重原因,综合多家企业的观点,一是整体上劳动力越来越少;二是上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增大,不愿外出打工,尤其是许多女工结婚生子后需要留在老家照顾老人小孩;三是新生代产业工人不愿从事此类工作。

一名招聘者说,制衣厂工作辛苦,要拿到相对可观的收入,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遇上赶单的话要到15小时,而且节奏很快,“我们年轻的时候愿意干,但现在的90后小姑娘哪里愿意,她们觉得不如去做微商”。

还有招聘人员说,制造业对年轻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很大一个原因是不自由,得守在流水线上,90后年轻人不接受,“去送外卖多自由啊”。

一名应征者则表示,其实一万的月薪也没高到哪里去,这里租一个稍微像样的单间就要1000以上,其它还有很多开销,再寄一点回家,没剩多少。

针对招工难,企业普遍也在寻求应对,如有的企业给出一定的住房和伙食补贴,并增加休息时间等,希望吸引工人;也有的企业开始在内地城市建立生产基地,将半成品通过快递发往内地加工,利用当地相对低廉人工。

【图集|直击“街头招聘”】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鹭江村是制衣产业聚集区,制衣厂随处可见。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工是永恒主题。

鹭江村的信息栏中,广告主要是招工、租房、服装学校和厂房转让。

许多制衣厂规模不大,前店后厂,节后迅速将招工广告挂在门口。

招工旺季,城中村中制作广告的小店也门庭若市。

节后务工人员返城,有人直接推着行李来找工作。

一条人流密集的主干道上,企业招聘人员沿街排队招人。

据了解,有的招聘人员早上8点多就来占位,一站一天。

多数招聘人员都会带来样品,用于与应聘者沟通工艺与工资。

企业将所需工种写在牌子上,高高举起,有人询问再进一步沟通细节。

人流量最大的十字路口是很多企业首选的摆摊地点。

尽管节后主要是招工,但也有企业举起“找客户”的牌子。

从现场来看,招聘者非常多,但应聘者仍较少。

招聘者与应聘者拉着服装样品,反复沟通工艺细节和工资水平。

一些企业开出的待遇不错,吸引许多应聘者咨询。

招聘者与应聘者互留电话,以便进一步考虑后沟通。

鹭江村今年尝试在体育场组办集中招聘活动,中午时间,有些冷清。

一名守在摊位上的企业招聘人员,他要在10天内将人招满。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