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设定6%-6.5%区间增长目标,符合实际且更具弹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019-03-06 07:00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公布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以及政府工作重点。

其中,2019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调整为6%-6.5%。宏观调控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资料图

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这系列安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刘元春指出,2019年经济增速出现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是必然的。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加大,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从原来单一目标管理调整成区间管理,更具弹性。

不确定性因素加大

《21世纪》:2018年我国GDP增长6.6%,完成年初预期的6.5%左右的增速。2019年将GDP增长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6.5%的区间,预期目标有所下调,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元春: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当前潜在经济增速仍在回调过程中,下调实体经济增长目标,这是符合实际的。新旧动能还在转换,深层次的机制性体制性问题没有解决,资源配置的扭曲依然存在,增长的基本变量比如人口红利的确在发生变化,这些趋势性下滑的力量仍在起作用。

另一方面,2019年经济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风险挑战更大,这会影响短期经济增长。像中美经贸磋商存在不确定性、内部积累的风险可能会释放、市场情绪波动等,都可能造成投资、消费、进出口的短期波动。

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经济增速出现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是必然的。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大,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从原来单一目标管理调整成区间管理,更具弹性。

《21世纪》: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2019年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为5.5%左右(去年目标为控制在5.5%以内),就业预期指标也有所下调。如何看待今年的就业形势?

刘元春:就业是关乎经济良性发展、社会稳定的综合性参数。当前经济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强化底线思维,也落在就业指标上。另外,目前结构性矛盾确实有所抬头。比如用工短缺和过剩并存,像一些大城市存在用工短缺,但中小城市的就业相对饱和;一些企业绩效出现恶化,通过降低有效工作时间以及福利水平等,造成就业质量的下滑等。

为了应对稳就业的压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举了很多具体举措,用于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比如2019年会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等。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1世纪》:如何看待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刘元春:积极财政要加力提效,这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其具体内涵进一步量化。比如2019年赤字率提高0.2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增加8000亿元;外界呼吁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也得以明确,全年预计减税降费2万亿元,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企业社保费率等。

《21世纪》: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要松紧适度。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求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等。这是否意味着2019年会降准降息?

刘元春:2019年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较大,有可能降准降息。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来调整。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偏高,要提高银行积极性来扩大信贷,降准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利率方面,在世界经济周期逆转的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方向有所转向。比如欧美停止了过去货币政策收缩的举措,美国停止加息、欧盟推迟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节奏,印度降息了。对我国而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需要降低实际利率水平。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有可能降低名义利率水平。

《21世纪》:去年连续四次降准,今年年初再度降准,市场始终存在是否大水漫灌的担忧。

刘元春:降准或降息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是否大水漫灌,要看流动性与经济运行是否匹配。欧美央行那样的数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大规模地购买资产、大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是大水漫灌。我们目前M2的增长速度比名义GDP增速还要低,过去几年央行也没有扩表,从之前执行来看货币政策是偏紧的。

稳内需以稳增长

《21世纪》:为了稳基建,2019年将适当降低基建资本金比例等。2019年稳基建扮演什么角色?

刘元春:稳基建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基建占全部投资比重17%左右。如果基建增速过低的话,稳投资的压力会比较大。另外,基建投资也是资金的重要投资方向,还能带动中小企业发展。2019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些其他的项目,基建投资力度还不错。

但基建投资很难回升到2015年左右较高的增速,经过多年的高强度投入,基建总体规模已经很大了。从与私人投资、其他产业的匹配性以及财务回报来看,基建投资不宜回到过去高速增长的状况。

《21世纪》:今年也将出台很多稳消费的举措,包括个税减税,加大对养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稳定汽车消费等。如何看待这些举措?

刘元春:像个税减税、稳定汽车消费等举措,已经陆续推出。汽车消费下滑,是导致去年消费增速趋缓的重要因素。今年将养老、婴幼儿照护服务等,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重要的信号,这些都是当前的消费短板。

稳消费、稳投资是稳增长的支撑点,也是稳预期的重要方面,因为外需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很难为我们所控制,内需才是大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点。

(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gzj@21jingji.com)

周潇枭

资深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块资深记者。白日行走财政界同百儒品言论道,深夜俯身电脑旁虑社稷乾坤方圆。犀利笔锋之间不失感怀温润,特立独行之余破解财税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