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响起“智造论”: “制造”大省广东如何加速迈进“智造”强省?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振,杜弘禹 北京报道
2019-03-07 07:00

“制造”大省广东如何加速迈进“智造”强省?这个话题再次在广东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响起。

在3月6日广东代表团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媒体开放日”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作了“提升广东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发言。在他看来,广东近年来在致力于推动“制造”大省升级为“智造”强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方面,2018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达3.23万亿元,同比增长6.3%;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56.4%和31.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过5万家,跃居全国第一。”

但他同时也在发言中指出,“广东仍处于工业化中期进程当中,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诚如李东生所言,作为国内制造大省、全球制造基地的广东,最早遭遇人工、土地、材料、房屋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问题,因此广东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的探索极具代表性,长期为外界所关注。

制造大省的“短板效应”

制造业老兵李东生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他在发言中提及,广东当前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工业能力整体偏弱,自主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较少。

“广东工业整体还处在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不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指数只有49.4,在全国排第三位。”他说。

而在核心技术方面,广东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10%,2018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282家,仅占56.4%。

李东生举例称,广东制造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仍存在短板,机器人、芯片、高档数控机床、精密模具、核心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90%以上依赖进口。

广东省长马兴瑞在广东省两会上作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当前广东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大多仍依赖进口,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在利润分配中也明显处于劣势。

而综合成本上升过快,也成为阻碍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隐性因素。

李东生表示,广东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已是印度的5倍、越南的3倍。数据表明,广东2018年制造业500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82.67亿元,净利润只有4.96亿元,平均净利润率仅6%。

在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当前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争先承接制造业转移,对广东制造业形成了明显的“双向挤压”。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广东虽是制造大省,但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短板’决定了未来的竞争力。”林江认为,如上“短板效应”迫切要求广东制造业加速发展,引领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升级。

“智造论”推动转型升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广东最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转型升级”的新理念,一度引起了全国关注。

从转型方式看,广东更多的是通过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手段,从以往的过度依赖劳动投入向投入技术、品牌转变,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这一方式被外界誉为“智造论”,例如广东最早掀起机器换人潮。

“智造论”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广东已经涌现出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制造企业,在信息、通讯、新材料、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列。

广汽集团是其中一家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3月5日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结合广汽集团的“智造”案例给出了部分答案。

例如,广汽集团近日刚刚上市预售的一款纯电专属平台产品AION S,拥有510-630公里续航里程、L2级自动驾驶系统和AI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作为一家传统汽车集团,为何能够在短短2-3年时间内便推出自己的智能网联汽车?

曾庆洪表示,广东要从“制造”大省加速迈进“智造”强省,人才必不可少。广汽研究院的一项数据足以说明问题。2006年成立时,研究院仅有三四十名研发人员,到2018年底时已经超过4000人,在美国硅谷、底特律、洛杉矶以及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

“还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曾庆洪介绍,目前广汽自主品牌研发投入比为3.4%,累计实现专利申请3716件,已授权专利2410件。

李东生的建议与曾庆洪的观点颇为类似。李东生建议,要以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为手段,改造传统制造业,包括推动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加快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等。

对于广东制造业而言,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带来了好消息。“报告突出解决了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为实体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特别是制造业增值税率的降低,预计将为企业减税降负6000亿元。”曾庆洪说。

(编辑: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