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人吕燕: 从T台到商界,坚持对的路
3月5日晚,设计师品牌Comme Moi在上海800秀发布2019春夏系列,当模特们展示完所有造型后,吕燕笑容灿烂地从后台跑出,向观众挥手致意,迎接一波又一波的掌声。高挑挺拔的身姿令人回想起她中国第一代国际超模的身份;干练利落的装束又提醒人们,她早已华丽转身,成为拥有独立时尚品牌的商界女强人。
吕燕是最早在国际舞台闯出一片天地的中国超模。造型设计师李东田的赏识让她有机会拍摄多封杂志封面和广告图,迎来事业初期的重要起步。后来她又被法国经纪人挖掘“勇闯巴黎”,并在2000年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摘得亚军,这是当时中国模特在世界级模特比赛中拿到过的最好成绩。此后,吕燕开启了真正的国际超模之路。
她在成名之初受到过幸运女神的眷顾,但带她一路走向成功的,是她自己的果敢、坚持和自信。“我认为对的事情就会坚持去做,不太会容易受影响。”大秀结束后,吕燕又马不停蹄地投身新品订货会,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电话专访。
2013年,吕燕创立了个人品牌Comme Moi。“感觉事业走到那个时候就应该做一个新的挑战。现在品牌成立了六年,我还是选择做我喜欢的事。”她说。
Comme Moi意思是“像我一样”,在吕燕心中,品牌目标客户就是像她自己一样的大女人。“大女人是我们的品牌核心,我们的客户都是‘大女主’,是事业上比较成功的女性,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有要求,而且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们面对的场合有很多,身份也有很多,既是母亲,也是事业女性,是上司领导,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回忆起创立品牌的经历,吕燕说:“我没有想到会是这么难。说真的,到现在整个过程中(我)还是一直不停在学习,还是有很多挑战。”她回忆道,创业初期最大的挑战来自供应商,品牌刚起步时单量很小,没有人愿意供应面料,也没有工厂愿意做。
吕燕先从买手店切入市场,后来又开起直营店,进驻百货商场。在持续不断地慢慢积累后,Comme Moi目前在上海、北京、成都、西安等地开设有十家实体店,进驻了二十多家买手店,并开设了天猫旗舰店。
在创业路上,吕燕的态度是不行就换,不合适就不做。以面料为例,现在品牌使用的面料95%都来自国外,她说,“不是我不愿意用中国人自己的面料,也不是我们面料不行,而是我们做事的人有问题。”在过往和多家面料厂打交道的过程中,吕燕发现,许多中国面料商做错了之后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反过来抱怨品牌要求太高。“我要对自己负责,我要对我的客人负责,才能在市场上有余地。既然这么麻烦又有风险,我干脆就用进口面料,情愿贵一点,起码别人负责。”吕燕说。
又比如举办发布会,Comme Moi从没有参加过时装周,都是自己独立办秀。吕燕思路很清晰,“因为我是做‘即秀即买’,我的秀跟品牌商业(表现)直接挂钩,它既是一个传播渠道,也是提高业绩的一种宣传手段。时装周都是统一的场地搭建,而我有独立的要求,所以可能不合适。”
吕燕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能再开出八家店来,“我不敢说发展品牌是持续一辈子的事情,甚至未来五年十年,是不是一直能做下去,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只是希望这个品牌能一直保存下去。”
《21世纪》:Comme Moi“大女人”的定位是一开始就设立了,还是慢慢摸索出来的?
吕燕:刚开始就是这种定位,但是呈现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完美的,在做的过程中,你自己就会慢慢提高。今天我再回去看我2014年做的东西,我都觉得做得很烂。我经常会这一季做完了再看上一季,然后就觉得上一季做得很差,永远觉得上季做得不好。
《21世纪》:你是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吗?
吕燕:我觉得是的,就是要这样才能进步,对不对?我也希望听到大家说,我们是做得越来越好,你总不能希望别人说你做得越来越差。而且比如说面料,之前你用一百块钱的,后来又会觉得一百块钱的看不上,然后又两百,两百变三百,三百变四百,越来越高。但是到时候怎么来控制成本,这也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21世纪》:你觉得中国设计师品牌市场成熟吗?
吕燕:整个市场是很成熟,现在的人也越来越成熟,他们完全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东西,喜欢的是什么。只是我们这些设计师想有气候性地发展,还是需要组建团队。做一个牌子不是那么容易,真的是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比如说商品应该怎么规划、上市波段、你的价位段、你的配比、你的采买预算、你未来要怎么做,这些都是相关的,都是要学习的,不是今天一拍脑门子设计10款,明天又设计20款,这都是要有计划的。
《21世纪》:你通常怎样激发设计灵感?
吕燕:我每一季的设计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我觉得其实就是经常去度假,去看看博物馆,看看展览。要多多看,看不是为了能马上用,而是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让自己脑子里面更有东西。设计师再会画画,审美有问题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一定要多去看建筑,看艺术展。你看在国外经常有大人推着婴儿车去看展览,婴儿能看得懂吗?他看不懂,但是他会潜移默化知道什么是好东西。见惯了漂亮的东西,审美就不会太差。(编辑 董明洁 许望)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