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大两位院长齐发声:未来一半就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祁三连 北京
2019-03-11 19:54

操作型任务逐渐消失,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最受打击。

放眼全球,焦虑情绪肆意蔓延。世界政治格局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依旧,人工智能逐步取代人类的岗位已经成为共识。未来,人类将何去何从?

3月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空中机器人之父”的Vijay Kumar院士,在上海易居沃顿案例研究与教育基地与研修基地的CHAMP模块一课程的授课现场,就“AI and the Future of Work(人工智能与未来工作)”展开了学术分享及讨论。

现场,Vijay Kumar院士分享了他的观点。Vijay Kumar院士认为,Vijay Kumar院士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自动化浪潮将使社会所面临的挑战。“2030年前,全球4-8亿人或被自动化取代;3.75亿人或需从事不同职业并学习新技能;中国将受到最大影响,多达1亿人或需从事不同职业。人工智能可以使人类活得更加舒适,但现实来讲,人类不可能完全实现自动化,只能不断提升自动化进程,所以我更想要用智能增强(IA),而不是人工智能(AI)去预测未来。”

Geoffrey Garrett预测,未来一半的就业都会被自动化所取代,上层管理与政治以及教育领域从业者抵抗自动化的取代性最强。操作型任务逐渐消失,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最受打击。

 

对于未来,Vijay Kumar院士的看法是,未来技术的机遇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其计算能力已超越人脑;二是通信,未来宽带将实现人类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互联;三是相机,用摄像机观察世界、进行探测活动;四是自动化技术,若机器普遍实现自动化,其成就将远远超越人类。

当然,Vijay Kumar院士看好中国人工智能等方面发展。他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有:1. 相关专业高等教育人才数量的增长速度正在赶超欧美国家;2.一些城市的投资非常可观,如深圳、香港;3. 市场体量非常庞大;4.政策扶持力度远大于其他国家。

2005-2006年,中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虽然数量不等于质量,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热情。

Vijay Kumar院士还分享了机器人方向的观点。他表示,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前者主要应用于制造业,通过精细编程进行线性运动;后者主要应用于农耕、娱乐和教育等领域,可以在非线性环境中工作。只有当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于机器人的制造周期,该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才能越来越高。如手机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目前主要还是手工制作,而汽车行业大多已实现自动化生产。

“中国无人机产业市值高达1000亿美元,主要应用领域分别占比为:军用70%,消费17%,B2B占到13%。无人机技术在中国已经很成熟,B2B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Vijay Kumar院士预测。

与Vijay Kumar院士同日出场的,还有宾大沃顿商学院院长Geoffrey Garrett,两人在CHAMP的课堂上完成了首次联袂授课。作为杰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家,Geoffrey Garrett被视为美国政府的智囊团成员,对地缘政治有着深刻的洞见。除了对中美关系等热点话题的分享外,Geoffrey Garrett同样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话题分享,并通过案例化、数据化的分析,亮出自己的观点。

Geoffrey Garrett认为,过去40年中国出现了四段经济形态:一是大量低成本制造商的出现;二是消费中产阶级的崛起;三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产业兴起并引领世界;四是“一带一路”战略开启全球化布局。

他看好中国市场。他注意到,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远大于美国,很多美国跨国企业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重要性,但它们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其知识产权,并加大对他们的开放速度。美国很多大型企业CEO都很愿意来到中国,因为中国市场对他们的企业业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到总份额的20%,星巴克在中国有3000多家门店。

对于中美之间的关系,Geoffrey Garrett称,中美贸易逆差之所以如此大,缘于中国人善于储蓄,美国人善于花钱。要降低贸易逆差,唯一答案是让中国增加消费,美国人增加储蓄,而非贸易战。“华为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但华为之战的本质是创新之战,美国最担心的就是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问题。”

对于世界政治格局,Geoffrey Garrett认为,全球拐点有三:一是中国的崛起对其他国家的意义;二是信息技术的革命对未来就业前景的影响;三是西方世界民粹主义的崛起对全球政坛的影响。经济的逻辑是永远追求双赢,而政治是零和博弈。所以要发展经济,双赢是唯一的答案,发动贸易战,中美都不会获益。现如今的民粹主义情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法西斯情绪非常相似,但我并不认为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当前的国际经济关联度已经非常之高。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