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总理基金弄清楚雾霾成因了吗?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回应三大成因
近2000名专家队伍,近6亿的总理基金,从前年9月份正式展开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到今年年底就要全部结束了。这么多人力、财力,雾霾成因弄清楚了吗?3月11日下午,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介绍了这项工作的进展。
早在3月5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一场记者会上,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就简要提到了雾霾原因基本搞清楚了,并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密集,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全国平均的4倍左右”。
李干杰则进一步介绍了雾霾形成的三大因素: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
李干杰表示,污染排放是主因和内因,并且经过专家研究,已经更加明确具体。在污染排放中间有四大来源是主要的,占比要达到90%以上,分别是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当然城市与城市稍微有点差别。
另外,PM2.5组分(组成成分)也基本搞清楚了,主要的组分也是四大类,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物,占比达到70%以上。
“来源搞清楚了,组分搞清楚了,也就是主要矛盾清楚了,主攻方向清楚了。你要治理这样四大来源,针对主要的组分开展工作。”李干杰说。
气象条件尽管是外因,但是外因的影响对大气重污染而言还是非常明显、非常大的。同样的污染排放,不同年份气象条件有的可能拉高10%,有的可能拉低10%,个别城市可能还会达到15%。
“大家可以想见,连续两三年之间,前年如果气象条件好,今年如果气象条件差,实际上由于气象条件本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上下波动也是比较大的。”李干杰说。
另外,容易造成重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也搞清楚了,风速低于两米、湿度大于60%,近地面逆温、混合层高度低于500米,这样的天气极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
“也正是如此,在预测到有这样气象条件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应急,要采取应急措施,把污染排放降下来,这样才能使得重污染过程不那么重,可以减轻一些。”李干杰说。
区域传输方面,比如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这个范围内,大概相互之间的影响平均是20%-30%的样子,重污染气象天气发生的时候,会提高15%-20%,也就是说可能达到35%到50%,个别城市可能会到60%-70%,相互之间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实施联防联控,大家要一起行动,因为相互之间是影响的。”李干杰说。
综合上述因素,李干杰表示:“我们现在关键是要优化四大结构,关键是要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预警应急工作,关键要实施联防联控。”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