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养老服务撬动“银发内需”

戴康的策略世界 戴康
2019-03-12 07:56

● 一、两会定调养老服务“扩内需”,关注后续政策催化

18年Q4以来,养老服务“自上而下”政策确定性不断加大:1)总量上,养老服务已经上升至“扩内需”重要一环;2)结构上,两会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我们认为,养老服务“自上而下”确立为消费新增长点背景下,预计今年或有多项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政策推进,市场空间广阔。

参考两会指向和日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未来会有哪些政策催化剂?主要可能包括减免税费、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医养结合、利用REITs模式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质量认证和法律监督等配套政策。

●  二、养老服务主题核心驱动力:供需矛盾激发“银发消费”潜能

需求端,老龄化加深、空巢率上升催生养老服务庞大需求;供给端,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短板”明显,且存错配问题。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日益激化,加上首批中产阶级临退休,打开养老服务市场空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9年4.4万亿元,23年将跃至13万亿元

●  三、养老服务发展“四大主线”: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养老金融

1)社区养老模式“革新”。社区养老是当前最符合国情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未来“嵌入式”模式有望涌现,家政、餐饮、医疗护理等多元产业有望受益。2)医养结合深化。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存在较大结构性失衡,改革迫切性高,适老化改造、康复器材等周边产业有望受益。3)养老信息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医疗科技类企业已成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主力军,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养老转向综合性解决方案,智能家居领域或率先受益。4)引入社会资本,养老金融市场全面放开。

●  四、主题策略:政策方向确定,聚焦养老服务产业链

主题策略层面,我们认为,养老服务主题具备“自上而下推动明确、行业空间大、催化剂密集”三大强主题要素,未来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超预期利于分母端风险偏好扩张,建议围绕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养老金融“四大主线”提前布局养老服务产业链。

●  核心假设风险:

养老政策推进情况不达预期;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A股风险偏好下降,整体估值系统性下行。

报告正文

1

两会定调养老服务“扩内需”,关注后续政策催化

人口结构影响需求结构,老龄化带来的增量需求正倒逼“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18年Q4以来,养老服务“自上而下”政策确定性不断增强:

从总量维度看,养老服务已经上升至“扩内需”的重要一环。19年1月29日,十八部委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总改革思路。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养老”关键词频次高达15次,高于18年3次、17年4次,且成为消费重点增量领域。

从结构维度看,相比居家、机构养老模式,顶层将大力发展“社区养老”。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提及社区养老服务减税费、基础设施两大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参考两会指向和日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未来会有哪些政策催化剂?主要可能包括减免税费、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医养结合、利用REITs模式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质量认证和法律监督等配套政策:

97年《介护保险法》是日本养老服务政策的重要突破,通过推进护理服务的市场化满足养老需求,同时政府对介护费用进行补助,老年人只需自付10%,大大降低了养老成本。日本还建立了“银色标志”制度,对养老机构、养老产品及养老服务进行认证。以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为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能成为我国短期内养老服务政策重点,目前共15个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未来细化措施可能包括税收减免、费用补助、质量认证、法律监督等。

美国养老产业市场化程度高,养老机构80%-90%的收入来源私人支付。发达的金融市场和REITs体系是美国养老机构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基础,养老地产开发商会针对老年护理需求开发物业并进行出租,以长期稳定的租金收入作为REITs产品的还款来源。以美国市场化养老模式为鉴,我们预计可能会鼓励地产商利用REITs进行养老护理物业开发政策,具体可能包括对REITs实施税收优惠、减少REITs产品交易手续费、支持养老金社保基金等投资REITs。

2

养老服务主题核心驱动力:供需矛盾激发“银发消费”潜能

2.1 ”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日益激化

需求端:老龄化加深、空巢率上升催生养老服务庞大需求

按照社会学一般定义,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深度老龄化”,20%以上为“超级老龄化”。21世纪初,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达到7%,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该比例升至11.9%,老龄化程度深化。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预计将于2023年前后达到14%,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由于中国家庭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家庭规模平均只有3.1人,家庭空巢现象十分严重。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16年我国城乡空巢家庭已经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供给端: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短板”明显,且存在错配问题

总量维度:养老服务床位供应不足。目前各地实行的是“9073”或“9064”养老服务策略,即90%居家养老、6%-7%社区养老、3%-4%机构养老。据Wind统计,尽管机构养老比例很低,但床位数依然满足不了3%-4%服务需求:1)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一直在增加,17年达到了143.9万张,但增速有所放缓;2)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则不断减少,从10年的224.9万张下降至17年的176.7张。此外,虽然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在持续增长,2017年该数量已达30.9张,但是近三年增长速度逐渐下滑,且与2020年35-40张“十三五”目标相距甚远,养老服务基建有望加码。

结构维度:养老床位利用率较低。根据民政部数据,2015年农村和城市的床位利用率分别为65%和51.2%,造成大量养老驿站、床位资源的闲置。一方面由于养老护理人员不足、服务能力较低导致的,另一方面由于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公办养老院的闲置资源未能对社会机构开放经营。18年底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后,养老床位利用率有望提升。

2.2 首批中产阶级临退休,打开养老服务十万亿级市场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首批中产阶级年龄在50-65岁之间,具有较强的财富存量和消费潜力,即将面临退休和养老问题,有望将成为养老服务最大的需求来源,造就养老服务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将稳步攀升,并在2023年实现近双倍的增长,跃至13万亿元。

3

养老服务发展“四大主线”: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养老金融

3.1 主线一:社区养老模式“革新”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组成,其中社区养老同时发挥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具有专业化、费用低和亲情关怀等多种特点,是当前阶段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1)较居家养老而言,社区养老有效减轻家庭人力资本压力;2)较机构养老而言,社区养老没有“房费”大额支出,只有“餐费+照料费+医疗费”项目,且保留了熟人圈。

从分布情况看,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16年社区养老模式占比仅1%,距离“9073”规划格局7%左右的基本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主要面临人力、资金、服务三方面困境:1)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2)相关保险制度尚未健全,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仍存在资金压力;3)服务单一,精神文化、社交娱乐不够丰富,且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

除了税费减免、加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外,未来大力发展社区养老还需要模式“革新”进一步突破。

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运作:1)“B2B”模式:由政府出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B2C”模式:直接为老人群体提供服务,付费者主要是个人或者商业保险。

由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且主要付费方依然是政府,B2C业务停留在探索和需求挖掘阶段,19年2月发改委等十八部委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后有望涌现多样化模式创新。

以参考日本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为例,“嵌入式”养老服务以社区为载体,整合社区周边资源就近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家政、餐饮、医疗护理等多元产业有望受益。根据新华社,19年上海市政府计划新建8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加快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3.2 主线二:医养结合深化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存在较大结构性失衡,改革迫切性高: 

供给端:1)我国机构养老产品地产属性过重,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家政化”明显,现有产品严重缺乏优质的医疗服务;2)根据卫健委数据,截至2017年7月,全国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814家,大约仅占总养老机构数量的4%,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产品数量和服务质量严重缺位。

需求端: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人,合计占到总老年人口的30%,现存的医养分离模式无法满足失能与高龄老人及时就诊的需求。

受近年“自上而下”政策推力,医养结合持续深化,适老化改造、康复器材等周边产业有望受益。一方面,根据澎湃新闻,18年3月卫健委成立,设立老龄健康司,有效解决了医养结合跨部门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指出“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预计后续配套政策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医养支付能力。

3.3 主线三:养老信息化、智能化

智慧养老是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与养老发展相结合,依托智能信息技术实现分散养老资源的集中供给、精准供给和高效供给,是我国养老服务升级的有效选择。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市场呈现“增长较快、空间巨大”的特点:

从横向角度看,根据赛迪顾问,目前我国人均健康管理信息化投入约2.5美元,仅为美国的3%。而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是美国老龄人口数量的近3倍,间接表明智慧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从纵向角度看,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发展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近年我国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增速持续上升,17年已突破268亿元,同时根据赛迪顾问预测,截至20年我国智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占全球总规模的13.5%。

信息技术、医疗科技类企业已成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主力军,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养老转向综合性解决方案,智能家居领域或率先受益。截至17年底,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53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其中信息技术和医疗科技公司占比超过60%,为养老产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智能化服务。未来5G、AI和物联网等底层技术突破将加快推动智能养老应用产品落地,其中智能家居是多种技术产品的集成应用,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智能开关、智能照明和智能窗帘等在5G支撑下有望实现互联。

3.4 主线四:引入社会资本,养老金融市场全面放开

人口加速老龄化造成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松绑养老产业,积极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领域: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计划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提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的民营化;19年1月,发改委等十八部委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合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服务。

PPP模式能有效激发各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年以来,随着养老服务市场逐渐放开,养老PPP项目融资稳步回升,但18年受PPP退库整改影响,融资额与项目数较前期均有所下滑。未来随着合格PPP项目放松与社会资本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养老产业PPP项目有望回暖。

4

主题策略:政策方向确定,聚焦养老服务产业链

18年Q4以来,养老服务“自上而下”政策确定性不断加大:1)总量上,养老服务已经上升至“扩内需”重要一环;2)结构上,两会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我们认为,养老服务“自上而下”确立为消费新增长点背景下,预计今年或有多项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政策推进,市场空间广阔。

参考两会指向和日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未来会有哪些政策催化剂?主要可能包括减免税费、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医养结合、利用REITs模式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质量认证和法律监督等配套政策。

养老服务主题核心驱动力在于供需矛盾激发“银发消费”潜能:1)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日益激化。一方面,老龄化加深、空巢率上升催生养老服务庞大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短板”明显,且存在错配问题;2)首批中产阶级临退休,打开养老服务市场空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9年4.4万亿元,23年将跃至13万亿元。

如何布局养老服务未来发展“四大主线”?

主线一:社区养老模式“革新”。相比居家、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具有专业化、费用低和亲情关怀等特点,是当前最符合国情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未来“嵌入式”模式有望涌现,家政、餐饮、医疗护理等多元产业有望受益。

主线二:医养结合深化。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存在较大结构性失衡,改革迫切性高,适老化改造、康复器材等周边产业有望受益。

主线三:养老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养老依托智能信息技术实现分散养老资源的集中、精准、高效供给,是养老服务升级的有效选择。信息技术、医疗科技类企业已成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主力军,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养老转向综合性解决方案,智能家居领域或率先受益。

主线四:引入社会资本,养老金融市场全面放开。近年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松绑养老产业,积极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领域,养老PPP项目有望回暖。

主题策略层面,我们认为,养老服务主题具备“自上而下推动明确、行业空间大、催化剂密集”三大强主题要素,未来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超预期利于分母端风险偏好扩张,建议围绕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养老金融“四大主线”提前布局养老服务产业链。

风险提示:

养老政策推进情况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

A股风险偏好下降,整体估值系统性下行风险。

免责声明:21财经APP金V头条提供的专栏作者署名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21财经立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相关内容所涉及的投资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